早在2017年度醬香系列酒全國經銷商聯誼會開幕式上,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發表了題為《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推動新跨越,開創茅臺系列酒營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重要講話。
1月15日早盤,貴州茅臺漲1.22%,報798元,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萬億,成為A股第一個市值突破萬億的消費股。
大單品引領醬酒發力
2017年,是茅臺系列酒營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呈現出三大特點:
第一,“穩”是主基調,主要指標“顏值高”。完成系列酒銷量3萬噸,同比增長113%;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169%;利潤總額4億元,同比增長20%;上繳稅金4.51億元,同比增長87%。
第二,“進”是主方向,營銷發展“增速快”。連續2年銷量和銷售收入“雙指標”成倍增長,在白酒行業中一枝獨秀。2017年,醬香酒公司銷售收入排名首次進入白酒企業前十。營銷網絡優化,完成“千商”工程,“5+5”市場地縣覆蓋率超80%;市場銷售趨好,產品基本實現順價銷售消費者深度互動,“萬家共享”品鑒會“圈粉”效果明顯。
第三,“新”是主旋律,動能轉換“活力足”。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噸酒收入從2016年17萬元上升至2017年21萬元,增幅25%,提前2年實現盈利,形成了茅臺酒、系列酒“雙輪驅動”。
袁仁國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規劃、重大改革舉措陸續出臺,我們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要牢固樹立機遇意識,敏銳地發現機遇,深刻地認識機遇,果斷地抓住機遇,創造性地用好機遇。”
目前,系列酒營銷的主要短板是市場基礎不平衡、網絡建設不健全、營銷管理不精準,主要表現為“四低一多”:系列酒營銷渠道扁平化程度低、市場鋪貨率低、渠道下沉度低、終端建設度低,“一多”是指系列酒營銷網絡覆蓋面不廣,分銷網絡不健全,市級、縣級、鄉級空白市場多。系列酒無論從品種、品質、品牌的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
袁仁國會上提出,要以優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為抓手,著力提高茅臺系列酒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將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轉化為推進茅臺系列酒營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實現更加穩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2016年以來,茅臺已將系列酒酒體分為典雅、清雅兩大類別五個系列,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現有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漢醬、仁酒、賴茅6類,共計96款產品。這次會議上,提出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產品供給、結構調整放在質量、效益上。要聚指成拳,實施品牌“瘦身”,“扶”“控”結合,推動產品鏈結構調整,使供、銷更對路、更合拍,更適合市場需求。要適應和引領消費升級趨勢,深度挖掘用戶需求,提升供給水平。
2016年起,茅臺推行基酒分型定級。此次會議上提出,將一如既往確保茅臺系列酒品優質佳。
2017年,漢醬酒首次入選全球烈酒品牌價值50強,名列第39位。漢醬酒首次入圍,意味著市場對醬香白酒的認可度正在迅速提升。茅臺將堅持“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茅臺系列酒是“親民惠民”的戰略型業務,是公司成為綜合型酒業提供商的重要支撐。在茅臺中長期戰略規劃中,提出了品牌建設要實施“133戰略”,即傾力打造1個世界級核心品牌(茅臺)、3個全國性知名品牌(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賴茅)、3個區域性重點品牌(漢醬、仁酒、貴州大曲),打造大茅臺品牌集群。
2018年,茅臺醬香系列酒全年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是“抓基礎,強管理,大單品,保盈利”,推動系列酒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