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五糧液集團與宜賓市商業銀行展開合作,成立宜賓市商業銀行五糧液支行,并順利在五糧液集團東大門舉行開業儀式。
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五糧液集團財務公司董事長羅偉表示:“近年來,宜賓市商業銀行不斷創新經營機制和金融產品,各項業務取得了健康快速發展,有力支持了宜賓實體經濟和支柱產業的發展。作為宜賓市商業銀行的大股東,五糧液非常重視與宜賓商行的合作共贏,雙方加強了務實合作,保持了密切合作關系。”
據了解,五糧液集團財務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面向“十三五”,五糧液集團確立了千億元國際化世界級企業集團的發展目標,制定了“創新驅動,凸顯酒業,做強多元”的戰略主題。宜賓市商業銀行和五糧液集團的“牽手”,必將成為宜賓金融發展的新增長點。
與此同時,宜賓市商業銀行行長黃強說:“希望五糧液支行緊密圍繞‘五糧液產業集群’,依托我行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模式,借助我行日趨完善的產品和渠道,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強化客戶服務與維護,打造‘專營化’、‘特色化’服務,為五糧液集團及上下游產業鏈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努力打造成為五糧液集團優質的金融服務機構和專業團隊。”
眾所周知,酒企“聯姻”其它行業,“冠名”建筑、交通事業等,以謀求特色化、轟動性的宣傳效果,用以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消費者中的知名度,這樣的做法并不少見,例如汾酒號高鐵、景芝號客機等等,當然,作為國內一線白酒企業的五糧液,在一塊做的確實比較超前。
而針對酒企不斷出手的“冠名”現象,五糧液繼冠名“五糧液機場”之后,冠名銀行,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因此引發不少網友在網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支持:市場經濟正常行為!
網友“空空”在朋友圈表示:“這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正常行為,企業贊助相較花當地納稅人的錢是雙贏,否則,幾乎所有的中超和CBA球隊都該解散了。”
網友“DW”表示:“華盛頓的兩個機場分別是杜勒斯國際機場和里根機場,還有紐約的肯尼迪機場,均以對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紀念命名。五糧液機場都有了,再命名銀行,哪兒不對呢?”
網友“白龍”表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市場經濟就是一種潤滑劑,增加市場磨合度,有啥大驚小怪!
反對:有錢就能讓鬼推磨?
網友“老孫”表示:“是酒醉還是人醉。”
網友“兔子老愚”也在微博中言辭氣憤地表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自卑到用酒廠撐門面,招徠客戶,真乃天下奇聞。
一位網友在文中寫道,“如果有一天,一位朋友從四川宜賓到北京,機票上顯示從五糧液機場到二鍋頭機場,你不要認為是開玩笑,當你取錢發現五糧液支行、茅臺支行也不要不信。”
其實,不管網友如何討論,也不管“冠名”背后的宣傳意義如何,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五糧液集團或者其他酒企,在應對市場經濟新常態下,為國家復興、為經濟,為行業崛起作出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