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盤中沖高至788.88元,總市值超99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離1萬億的門檻僅一步之遙。
在貴州茅臺股價創造歷史紀錄、無限風光的背后,心頭大患仍未解:部分經銷商乃至其他炒酒客仍囤積茅臺酒,死扛不出貨,意欲穿透茅臺的防線,以獲取更好的收益。
“要多為別人想一想,不要只考慮個人,一味尋求暴利。”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茅臺股份代總經理李保芳說。他呼吁茅臺經銷商保持理性、從長計議,從大局出發,嚴格執行新的價格規定,維護好市場秩序。不要隨意炒作、抬價,斷送當前的大好形勢。
不過,市場的整頓并非一日之功,經銷商們考量很多的則是利益的最大化。無論政策規定如何變化,逐利的投機者們總有辦法游走在紅線邊緣,攫取灰色的暴利。
20萬瓶茅臺酒被攔截
華東地區線上酒水經銷商陳林(化名)向記者分享了一份群聊天記錄,里面分享了2017年雙12當天飛天茅臺在各個電商平臺上的銷售數據,顯示一日出貨超20萬瓶。
“相當于變現了2.6億元的現貨,不過這些茅臺酒大部分都是回流到經銷商或囤積在炒酒客手中。”陳林對記者分析道,從表面數據來看,天貓的兩家旗艦店最少出貨了15萬瓶,茅臺自營app、京東自營、蘇寧易購等板塊也不少于5萬瓶。
貴州茅臺選擇電商平臺來投放產品,是因為此前一輪又一輪的處罰“違規經銷商”,希望平抑市場價格,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市場上要平價買到茅臺幾乎難于上青天。
“在西安市場,通過關系才可以限量以1500元的價格拿到兩箱現貨(未提價前)。”西安一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個價格還是浮動的,每天都在變。”
2016年年初以來,茅臺酒廠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儼然像是一場“貓和老鼠的游戲”。瘋漲的茅臺價格催生了龐大的利潤空間,而其越等越漲的行情也使得惜售、捂售等現象層出不窮,兩方面互為因果、層層發酵,市場脆弱而敏感。
去年3月底,市場上茅臺酒價格開始超過1299元的控價線并出現了斷貨情況。對此茅臺公司也對近百家經銷商進行了處罰。4月中旬,茅臺集團召開了臨時市場工作會議以控制價格飛天的局面。李保芳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極少數經銷商推波助瀾,陽奉陰違,以為到了‘利潤收割期’,主張放開市場調控,賺取的利潤達到了幾百還不滿足,像販毒一樣瘋狂。”
此后接連不斷有經銷商被茅臺酒廠進行處罰。8月21日,貴州茅臺首次直接以解約的方式處罰了經銷商。不過市場供需關系的緊張狀態并未得到實際緩解。
2017年12月28日,李保芳在全國經銷商聯誼會上表示,茅臺酒供不應求的態勢不會減弱,供求關系會更加緊張,更趨于表面化。“2018年乃至更長時間內,茅臺市值仍有很大空間,還大有文章可做。”
中金證券研報顯示,上海、江蘇和安徽三地市場上,茅臺酒缺貨嚴重,高端煙酒零售終端普遍只有零散茅臺銷售,零售價格1600元/瓶。最近三個月以來,茅臺公司放松了對經銷商的價格管理,放松對經銷商出貨價格控制。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也在全國經銷商聯誼會上呼吁經銷商不要推高茅臺酒市場價格,讓消費者真正喝起來。他認為,茅臺市場價格波動小、漲幅小,保持在合理區間,有利于廣大消費者,也有利于經濟發展。他強調,基于茅臺酒是用來“喝”和“儲存”的,要理智對待價格,茅臺酒不是用來炒的。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不久前走訪了茅臺鎮上包括茅臺自營的茅臺國際大酒店、茅臺國酒文化城均被告知已斷貨,在貴州遵義新舟機場的茅臺專賣店中,現場銷售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已經斷貨超過半個多月,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貨來。”
面對“不聽話”的經銷商,貴州茅臺希望通過電商重奪渠道的主導權。
茅臺集團對傳統經銷商渠道大刀闊斧的改革于去年8月拉開帷幕。茅臺公司明確要求所有經銷商必須把53度飛天茅臺剩余計劃量的30%放到茅臺商城上銷售,令網上渠道的銷售份額至少占到三分之一,并表示此舉是為提高經銷商穩價銷售的透明度,加快線上線下融合。
在茅臺強制上線政策推出后的9月中旬不到,茅臺公司就已經實現1800多家經銷商的線上入駐。
即便經銷商們半推半就地將囊中的茅臺酒搬到線上進行銷售,但實體銷售渠道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線上同樣存在——電商平臺出售的茅臺酒仍然掌握在投機者手中,普通消費者還是難以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