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產葡萄酒而言,2018年仍是較為艱難的一年。來自于進口酒的壓力并未減少,而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依然偏于小眾化。在這種環境下,國產葡萄酒幾大巨頭中,除了少數企業業績微增以外,其他依然呈現微降態勢,導致外界對整個行業前景的判斷是“令人悲觀的”。但與此同時,國產葡萄酒巨頭在背負巨大壓力之下,紛紛開啟變革之路,或積極混改,以新體態適應市場;或調整策略,用新品謀求發展,呈現出負重前行的態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進口葡萄酒占據半壁江山
進口酒大舉入侵的勢頭在2018年得以延續,這也給了國產葡萄酒極大的壓力。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重要的進口葡萄酒來源國的關稅持續下調乃至取消,給予其更大動能,讓這些進口酒擴大覆蓋面,在中國一線乃至二線市場建立影響力。此外,來源國的多元化也讓國產葡萄酒進一步承壓。
作為重要進口來源地,澳大利亞葡萄酒和格魯吉亞葡萄酒的關稅在2018年或完全取消或進一步降低,使得這兩地的葡萄酒進口成本下降。據海關總署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格魯吉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于2018年1月1日生效。協定生效后,所有從格魯吉亞進口的葡萄酒均將享受零關稅,進口額預計將進一步提高。
根據澳大利亞和中國于2015年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FTA),從2018年1月1日開始,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瓶裝葡萄酒的關稅由5.6%降低到2.8%,散裝酒的關稅降低到4%,一波一波降稅后,直到2019年1月1日關稅清零。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針對重要葡萄酒進口來源國的降稅了,此前,我國于2012年和2015年先后對新西蘭和智利進口葡萄酒實施零關稅,僅需繳納消費稅10%和增值稅16%。2018年針對澳大利亞和格魯吉亞的降稅,進一步降低了葡萄酒進口成本,刺激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據悉,格魯吉亞葡萄酒對華出口量已經出現明顯上漲,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小眾產酒國也進入中國市場,并進一步將渠道下探。
摩爾多瓦葡萄與葡萄酒局全球市場總監Viorel Garaz表示:近年來,摩爾多瓦出口到中國市場的葡萄酒越來越多,進口量及進口額的增長更是接近50%。摩爾多瓦葡萄酒中國推廣中心把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寧波作為重點市場,確定了摩爾多瓦葡萄酒走區域市場的小眾路線。
隨著關稅降低,葡萄酒進口量和進口金額逐年穩步增長。據海關統計,2018年上半年我國葡萄酒進口3.9億升,比2017年同期增加9.3%;價值127.1億元人民幣,增長17.6%;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升33元,上漲7.6%,其中智利、澳大利亞兩地葡萄酒進口數量占比最高,升幅最快。
與之對比,2018年1~11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58.1萬千升,累計下滑7%,這是自2012年產能高峰之后,一路出現下滑。在數量上,進口葡萄酒不斷進逼;而在營收上,2018年前10月,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銷售額為257.3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6.79%。在營收規模上預測兩者大致相當,這表明,進口葡萄酒或已經占據半壁江山。
國產葡萄酒仍未走出低谷
產能持續下滑,幾大國產葡萄酒巨頭在營收方面的表現也頗為讓人擔憂。除了個別企業表現較好,實現小幅增長之外,其他主要企業均呈微降趨勢,這表明國產葡萄酒仍未在2018年走出低谷狀態。
我國葡萄酒產量從2012年達到138.2萬千升的歷史高峰開始,一直在緩慢連續滑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葡萄酒產量100.1萬千升,累計下降5.3%;2018年1~11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58.1萬千升,累計下滑7%,就這樣的數據來看,全年下跌已成定勢。
除產能下跌之外,國產葡萄酒巨頭的營收表現也并不樂觀。
2018年全年營收數據尚未出臺,但是以2018年主要葡萄酒上市企業三季報的表現來看,除了張裕營業收入微增1.65%外,威龍股份、中葡股份和莫高股份均較上年同期微降。按照業內的看法,這種狀況,一方面是延續之前的跌勢,另一方面與國產葡萄酒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將資源向高端傾斜導致低端主力產品下降有關。
2018年三季報顯示,張裕A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8.61億元,同比增長1.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0億元,同比下降5.6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32億元,同比增長0.14%;歸母凈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8.35%。
張裕2017年度營收為49億元,2018年能否超越這一數據?目前尚未得知。但是以張裕目前的體量,依舊占據國產葡萄酒榜單第一名的位置。
長城葡萄酒未單獨上市,缺乏準確數字,但是根據此前長城方面的規劃,其將在2018年進入20億+時代,這意味著長城將占據國產葡萄酒榜單第二名的位置。
與國產白酒諸多巨頭相比,葡萄酒企業的體量明顯偏小,除張裕、長城以超20億元占據前列之外,其他葡萄酒上市企業的營收則大幅低于這個標準。
通葡股份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11.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59萬元,同比下降24.08%。第三季度表現不佳,虧損約400萬元。
威龍股份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5.54億元,同比下降0.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72.75萬元,同比增長1.31%。
極少數優質企業保持小幅增長,其他企業大多處于微降狀態,顯示出國產企業在諸多壓力之下,轉型頗為艱難。
變革+蓄力,2019年能否實現爆發
盡管大盤表現不容樂觀,但是基于營銷變革、機構調整、產品升級的多重理由,國產葡萄酒的爆發力在2018年被嚴重隱藏,在繼續下跌的表象下,是國產葡萄酒積極“蓄力”的另一面。
研究顯示,目前中國市場酒精飲料中,葡萄酒的銷量占比為3%,未來將提升至8%~10%。這意味著國產葡萄酒未來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臺。進口葡萄酒逐年增量、價格下探,對國產葡萄酒形成不小沖擊,讓其在運營低端產品的同時,不得不面對較高的運作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升產品檔次實施大單品戰略成為破局之計。
張裕相關報表顯示,2018年增速放慢主要是由于低端酒的增速放緩所致。在聚焦高端白蘭地產品推廣之后,導致低端白蘭地產品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此外,張裕開始采取聚焦大單品策略,砍掉一些低端產品的SKU,影響到銷售額。中高端產品中,解百納、酒莊酒都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但受原料及包材價格上漲、折舊增加等因素影響,公司凈利潤小幅下降。
2018年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酒業各版塊人事調整和資產整合后,旗下長城葡萄酒一口氣推出多個大單品。并依據市場實際狀況對產品帶進行細分——長城桑干聚焦價格段500~2000元的中高端酒莊酒,長城五星明確在300~500元價位段,100~300元價位段將交錯性布下長城華夏、長城天賦、長城海岸。同時會逐步把長城的超市終端零售價格推到50元以上。
威龍、通葡股份同樣如此,在聚焦中高端產品后,中低端產品下滑明顯。
一度處于退市邊緣的王朝葡萄酒在2018年度加大變革力度,王朝稱之為“機制年”,2018年2月起,王朝內部開始重組銷售系統架構,面向全體員工進行營銷系統部門和業務地區經理職級競聘,不設門檻、不設限制、不設條件,管理層共同考評。與此同時,王朝在2018年啟動了產品梳理工程,改變過去產品混亂無序的狀態,實現產品系列化、價格差異化,占領各個價格帶。
向中高端提升、變革機制體制,成為2018年度國產葡萄酒的發展主軸,企業能否通過這種改變、蓄力,在2019年實現爆發?將成為決定未來國產葡萄酒命運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