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葡萄酒市場研究機構Wine Monitor最新數據顯示,在2015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意大利葡萄酒出口額將創54億歐元的新記錄,在全球看好意大利葡萄酒的同時,作為第四大葡萄酒進口國的中國,卻僅占意大利葡萄酒出口份額的不到3%。
據Wine Monitor的最新消息,如果在2015年年末時出口額要超過2014年51億的記錄達到54億歐元,那總出貨量的增長率需達到6%。得益于英鎊和美元的強勢狀態,可以讓意大利葡萄酒在英美這兩個主要市場銷售業績持續提升。
在意大利葡萄酒出口額上升的情況下,出口量則有所下降,說明意大利葡萄酒出口的單價在提升,這是意大利葡萄酒在國際市場得到更多認可的體現。
意大利葡萄酒2015年的出口量比2014年下降一些,總量預計在20億升左右。在起泡酒方面,2015年仍然是口感與風格與香檳接近但是價格更低的普洛塞克Prosecco起泡酒的黃金時代,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英國、瑞士、斯堪的納維亞(特別是瑞典和挪威)市場均取得了新的出口記錄。而甜微起泡Asti酒在2015年則表現不佳。
全球幾個主要進口國中,對于意大利葡萄酒而言,最大的問題仍在俄羅斯,俄羅斯在經過了2014年的下跌后(進口額下降6%),今年又驟降了30%,一定程度影響到了意大利酒出口葡萄酒的增長態勢。因為石油和天然氣持續處在歷史最低水平(占俄羅斯主要財富來源的20%),短期內想要恢復俄羅斯市場葡萄酒銷售的情況并不容易。
相反,中國市場在2015年有所反彈,即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但是中國葡萄酒的進口總額在2015年還是達到了18億歐元,增長率超過50%,這讓中國成為了繼美國、英國、德國之后,世界上第四大葡萄酒進口國。然而意大利似乎并沒有抓住這個機遇,相比其他直接競爭對手(法國、智利、澳大利亞)在中國市場60%-120%之間的高增長率,意大利在中國市場的出口量僅增長了15%。
行業專家分析,意大利酒在中國市場之所以沒有跟隨市場增幅原因有幾個。
首先,缺乏領導性商業品牌,難以形成消費趨勢。
其次,意大利葡萄酒廠家在華缺乏市場預投的決心,更多的是貿易做法。意大利廠家常常說在美國市場的成功案例,但是他們有在美國當年打市場的投入力度和時間沉淀嗎?
第三,意大利葡萄酒等級和葡萄品種較為復雜,中國普通消費者接受有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