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汾酒集團捧出了“十三五”的第一份年度“成績單”:2016年,該集團營業額達到167億元,同比增長8.5%;商品酒銷售總量達到6.5萬千升,同比增長22.65%。業界專家認為,在白酒市場調整期的大背景下,汾酒人書寫的這份答卷堪稱“優秀”,表明他們通過連續3年苦練內功,已經積蓄起了再出發的強大能量。
從2013下半年起,我國白酒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汾酒集團制定了“穩中求進”“一去一降三調整”的經營總基調,即去庫存、降成本和調整產品結構、經銷商隊伍、營銷模式,由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發展轉型。
3年多來,汾酒人修“身”養“性”,穩扎穩打:白酒庫存量現已恢復到合理水平,市場處于良性發展狀態;頒布中國白酒行業第一部與國際接軌的企業內控標準;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完善從原糧種植到餐桌全產業鏈的流程管理、質量安全管理;在企業內部實行對標管理,運營成本、采購成本大幅下降;汾酒系列產品頂住其他名酒產品價格下調的擠壓,保住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價格定位;通過實施全國市場的事業部制管理、區域市場混合所有制改革、電商渠道的多層次跨界合作等,極大地激發了營銷的內生動力。
悄然間,汾酒集團邁上了加快汾酒步伐、走出汾酒路徑的新長征。截至目前,他們成功打造出4款銷量超5億元的大單品,成功研發了引導消費的3款新酒體;形成了全國一流的保健酒生產基地和白酒現代化包裝倉儲物流綜合基地;加快推進與民企中汾公司的資產租賃協商進程,并已正式簽約;通過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山西品牌中華行、絲路行等活動平臺進一步塑造汾酒形象,汾酒被消費者公認為是“中國最有文化的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