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看來,這一輪白酒行業增長的特點是市場的優勢資源不斷向頭部市場集合,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這也帶動了知名白酒企業業績的高速增長,但并非行業常態,下一步市場增長將回歸理性。“中國白酒行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雖然外部環境非常復雜,但行業并不會很快進入衰退期或停滯期。”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這樣說。
李保芳是在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2018年國際名酒聯盟高層峰會上發表上述觀點的,在此次峰會上,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等國內外名酒企業掌門人集體會診中國白酒行業。在眾酒企掌門人看來,2019年雖然中國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白酒行業并未進入衰退期,增長將趨于理性,百米沖刺的市場格局將被慢跑取代。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行業未進入衰退期
從2015年開始,在高端白酒的驅動下,中國白酒行業進入行業復蘇階段。但今年三季報,由于貴州茅臺為首的知名白酒企業單季業績增速下滑,讓市場反應激烈,當天白酒股崩潰式開盤后大面積跌停,也引發了市場對白酒行業增長持續性的質疑。
數據顯示,從2018年6月12日至10月30日,食品飲料、白酒板塊分別下跌28%、32%,而同期滬深300下跌幅度為12%。不過,李保芳認為,目前有品牌、有口碑的優質白酒依然有市場有空間,因此他對2019年保持樂觀,同時對未來2—3年有充分的信心。在業內看來,這一輪白酒行業增長的特點是市場的優勢資源不斷向頭部市場集合,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這也帶動了知名白酒企業業績的高速增長,但并非行業常態,下一步市場增長將回歸理性。
李保芳認為,應該理性地看待白酒企業業績,不能非要達到20%或30%才算是增長,而稍有減速的趨勢就認為不景氣。目前白酒行業大企業的基數已經很大,不可能無限期高速增長,這并不符合經濟規律。“酒企不可能始終都保持百米沖刺的速度,這樣會把企業拖垮,還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需要做。”
2019行業增速或將放緩
在過去的2年中,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汾酒、水井坊的業績和凈利潤增速都保持著較高的兩位數增長,雖然三季度增速有所下滑,但茅臺的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22.4億元,同比增長23.1%;凈利潤247.3億元,同比增長23.8%。五糧液1—9月份總收入為292.5億元,同比增長33.1%。凈利潤94.9億元,同比增長36.3%。
國開證券分析師黃婧指出,此輪高端白酒爆發式增長的根本原因,是行業大調整時期去庫存帶來的行業補償性增長,但隨著高端白酒產能短期基本見頂和市場銷量基本恢復,2019年行業增速將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從產銷量看,從2015年行業復蘇開始,白酒產量增速繼續下降,但行業的銷售額增長和銷售利潤率持續上升,引領行業回暖復蘇的因素是產品平均價格的大幅提升。在這一輪白酒漲價潮中,飛天茅臺的價格走勢也被認為是行業價格的風向標,而茅臺不斷上漲的零售價格也為其他名白酒企業提價騰出了空間。
在11月底明確表示不漲價之后,當天李保芳再次強調,雖然茅臺酒價格還有空間,但不會隨意動價,因為會引發行業的連鎖反應,并建議各酒企應根據自身實際,因事因時因地把握節奏,精準施策,不宜盲目跟風,畢竟外界對白酒企業的信心來自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不應來自提價。
聯手洋酒巨頭能否破題國際化
白酒國際化一直是國內白酒企業待解的難題,一向是“雷聲大雨點小”。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鎮豪表示,烈酒就是一種文化產品,接受一個外來文化本來就很難,因此目前白酒在海外華人消費的占比在98%左右。白酒真正實現國際化還有很多阻礙,一方面較高的酒精度與西方40度的烈酒平均水平相差較大,讓外國消費者難以接受;另一方面國際烈酒價格在40美元以下,中國白酒的高售價也讓其望而卻步。
此外,在朱鎮豪看來,在海外威士忌或白蘭地等烈酒都有一套從生產、包裝到行銷的標準,由政府或官方機構證明,讓消費者放心購買,但國內白酒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套完整的體系和管理系統。但需注意的是,在這一輪白酒復蘇之后,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企業都在推動新一輪的國際化進程。但此輪出海,名酒企業不再僅僅各自為戰,轉向抱團聯手洋酒巨頭嘗試。
在國際名酒聯盟高層峰會上,茅臺、洋河、瀘州老窖、汾酒等多家國內酒企以及法國人頭馬君度加入國際名酒聯盟。后者是由中酒協和五糧液于2017年發起成立,成員包括帝亞吉歐、保樂力加、富邑等世界洋酒巨頭,意在尋求國際合作的機會。
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目前酒企和酒企之間已是一種新型的競合關系,是伙伴而不是敵人。全球酒類市場容量高達數萬億人民幣,而中國酒類市場就超過了萬億人民幣,下一步聯盟將推動不同地區在經濟貿易、技術標準、產業政策上的開放,進一步解決市場進入、政策、稅收、標準不盡一致的制度性安排,實現不同產區香型、技術標準的互認互通,彼此開放,共享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