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盈利預期,中酒網創始人、董事長賴勁宇并沒有給《華夏酒報》記者一個明確的回復,實際上在他看來,目前中酒網的使命和目標不是盡快盈利,而是盡快搭乘“互聯網+”的高速快車,讓整個行業進入一個“酒業生態圈”——通過互聯網渠道的鏈接把上游廠家、下游經銷商和終端消費者融合到一個開放的、交互式的行業平臺之上。
不同的路
相比于1919連鎖、酒仙網、也買酒等電商平臺不同的是,賴勁宇引導下的中酒網在走著另外一條路——用“賣身”的方式快速獲得資金支持和平臺引導,而與上游廠家的融合,更讓行業企業認識到“互聯網+酒”的能量和魅力。
正如賴勁宇所言,青青稞酒與中酒網的結合,有助于彼此雙方及整個行業更好地“擁抱互聯網”,這是一次多方共贏的行業性事件。
中酒時代是一家主營酒類的電子商務公司,酒品均自主采購,通過自有網站及天貓等主流電商渠道銷售,有豐富的電子商務管理經驗,經營模式較成熟。公司收入主要來自線上,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68億元(線上收入占80.6%);201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747萬元(線上收入占91.3%)。目前,中酒時代擁有線下門店近200家,其中自營門店5家,其余均為加盟、合作門店。 2014 年,中酒網營業收入約2 億元,酒類電商排名第五。
6月2日晚間,青青稞酒公告了收購酒類電子商務公司中酒時代90.55%股權的交易進展。不過,近期披露的財務數字還是讓業內對這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和兩者的結合產生了質疑。
不過,合作的雙方似乎依舊是信心百倍。
“收購中酒網只是一個開始。”在青青稞酒董事長李銀會看來,收購中酒網之后,青青稞酒在互聯網產品的打造上,無疑具有了強大的差異化優勢。并且,這個收購動作是基于完善企業互聯網基因,并將從產業互聯網轉型、重新構建零售業態,實現行業整合等角度對產業展開布局。
銀河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李琰認為,二者的結合在于快速實現規模擴張的B2B模式:基于對終端消費者的大數據分析,提供給區域內的酒廠及大商使用(B端店主),盡快完成線下的網點布局;同時,以客戶為中心(針對C端)、快速實現周轉的O2O模式:通過自營網站、第三方電商平臺、手機終端APP等的線上引流,最終把所有的線下店面變成分布式倉儲,實現零售、倉儲、配送一體化的全渠道無縫銷售。
方正證券研究所食品飲料高級分析師薛玉虎的觀點是,酒水作為相對傳統行業,歷來涉及到渠道模式的變革都會產生新的行業龍頭企業,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大幅提升效率的背景下,必然會有不斷摸索嘗試的創新型企業在酒水或消費品行業脫穎而出,探尋到通往未來之路。
目前來看,以青青稞酒為主導來整合的中酒網的互聯網模式是少數符合行業渠道模式升級和發展趨勢的模式之一,一旦成功推薦落地,市場空間至少1000億規模以上。“以中酒網為載體的酒水行業“互聯網+”應用,是對行業渠道模式的一種顛覆性變革。”
中酒聯盟
中酒網旗下的中酒聯盟更像酒業江湖中的“五岳同盟”,其股權的開放式多元化使得各路豪杰都可以來“打擂”。
對于聯合青青稞酒會不會讓中酒網陷入一家主導下的產品同質化的尷尬境地,賴勁宇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中酒網的格局始終是站在行業之上,而之所以選擇青青稞酒也是在于其獨特的企業屬性、“青青稞酒只是西北一家區域性酒企,產品有其特殊性,選擇青青稞酒不會對中酒網的產品結構產生沖擊。”
事實上,賴勁宇也坦言,如果中酒網選擇上游廠家不是青青稞酒而是茅臺或者五糧液等企業,則只能“受制于人”,圈子越做會越小,肯定無法發揮互聯網渠道的能量。在這之前雙方的接觸中,青青稞酒明確提出,希望借助中酒網這個優秀電商平臺,吸納廣大有“觸網”需求的經銷商、終端店和消費者,甚至也不排除其他生產型企業,構建一個全產業鏈的強大資源體系。顯然,這與中酒網的未來發展規劃有很多契合點。而對青青稞酒而言,此舉有望突破其傳統線下渠道的局限性,打開全國市場的電商平臺業務新格局。同時亦具備了“互聯網+”的市場主題,估值有望在白酒復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據《華夏酒報》記者了解,公司未來將更多作為執行者聯合廠家、大商、互聯網領域、現代物流領域以及產業基金等來共同打造聯盟。銀河證券分析認為,青青稞酒公司的目標是將接近1000億規模的廠家和大商聯合在一起,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應用在小店面的進貨選擇上,以此更好地掌控終端和零售店。
有觀點認為,可以將中酒聯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盟比作酒業的“新三板”,給地方品牌白酒以足夠的資源支持,來幫助品牌做大做強。
顯然,賴勁宇也在尋求更多的上游廠家加入這個聯盟中來。
“近期,我們也拜訪了牛欄山、衡水來白干和勁酒等企業,應該說多數企業對我們的平臺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賴勁宇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看來目前的中酒網并沒有因為青青稞酒的東家身份而遭到其他企業的排斥,相反,因為有了青青稞酒的探路,更多的廠家開始對中酒網的“聯盟模式”有了興趣。
現在來看,中酒聯盟正在通過互聯網的手段來構建一個“酒業生態圈”,將全產業鏈置于互聯網平臺,再通過互聯網將產業與消費者聯系在一起,賴勁宇的目標是把部分骨干酒企納入其中,形成近千億的市場規模。“一股獨大并不是青稞酒的目的,公司是站在整個中國白酒行業的角度,希望企業之間能夠聯姻,一同去構建白酒互聯生態平臺。”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產業平臺的搭建已經超越了單一體系的架構,屬于一種更為超前也更為先進的合作模式,當然,整個中酒聯盟面臨的困難和挫折也是超乎想象的。
盈利模式
對于何時盈利,賴勁宇表示:“不好說。”
“如果單純為了盈利我們有很多手段和方式,2014年也早就實現了盈利,但顯然盈利不是我現在的目的。”賴勁宇表示,他現在做的是要用技術創新和平臺推廣來實現人工成本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據了解,目前中酒網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前期推廣投入較大,2014年其市場推廣投入數千萬元,“雙11”當天中酒網的虧損約1000萬元。對于2015年的銷售規模,賴勁宇預計中酒網將完成營業收入7億~8億元。
“月銷量5000萬元是一個平衡點,超過5000萬元我們就會有盈利空間。”賴勁宇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對于中酒網來說,賴勁宇目前考慮更多的不是盈利能力,而是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未來的市場占有率。”
“今年中酒網要完善供應鏈,在北京和上海建倉庫,還將上線中酒云系統,提升企業運營能力。”賴勁宇表示,目前中酒云系統可是其核心競爭優勢,里面有中酒大數據資源,通過對終端網點和消費者等的數據挖掘能力可以很好地為中酒網客戶提供及時的數據支撐。
這也是為何賴勁宇并沒有刻意去追求中酒網的盈利,在他的布局中,技術和平臺的基礎性搭建顯然要優先于企業的盈利指標,這是一家成熟的互聯網公司必須要走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