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酒網野心很大。
很多人認為網酒網就是一家酒水的垂直電商,以為就是一種簡單的酒水交易。其實,完全不同。
從上述的戰略目標上看,網酒網依靠樂視平臺要干的事,可比酒仙網、1919等要大很多。
網酒網是一個服務平臺,要從立體化垂直電商向垂直整合的葡萄酒生態系統進行升級,圍繞著葡萄酒相關產業進行深化和系統性運作,最終實現貫通種植、釀造、加工、流通、銷售、服務及衍生產品的整個葡萄酒產業鏈的自有閉環運作,并與“樂視生態系統”充分互聯互通。
網酒網一旦成功,將締造全新的葡萄酒世界的商業帝國!
四、去年11月10號,樂視創辦12周年。迎接樂視的是拖欠供應商百億款項的流言,是樂視股價的大跌。
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樂視由一家單純以內容聚合為主的樂視網,猛然進入電視、手機、汽車、金融等眾多領域,觸角之長,誰都沒有想到。以彩電為例,樂視抓住了智能電視的風口,在電視的“紅海”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戲劇性的景象,是因為,賈躍亭的野心不止于電視。
樂視的困局,就是樂視所標榜的戰略:樂生活的上中下游生態鏈。賈躍亭的理想是:“依托全新的互聯網生態模式,打破邊界、生態化反、創立互聯網生態經濟這一全新的經濟形態。”
在樂視成立12周年之際,賈躍亭在樂視內部發出了一封全員信,信中反思公司生態戰略高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資金鏈緊張的問題。沒想到,這封信在業內也是引起軒然大波。
賈躍亭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其實樂視一直都承認資金緊張這個事實,但不是因為我們的業務沒有盈利能力,而是和我們的戰略有關系。”
賈躍亭稱,樂視的戰略不會變,只是節奏策略、行動計劃會有調整。
在他的解讀中,生態經濟具有三大特征:價值重構、共享和全球化,最終由此形成由垂直閉環的生態鏈和橫向開放的生態圈組成的完整生態系統。
而同樣,網酒網的一切都在樂視的大戰略中。在推薦會中大部分時間所講的其實都是樂視的戰略和構想。
這是不是一種戰略冒險?放眼行業,到底誰能夠做到這一點?至少目前還沒有。這不僅需要大理想和大情懷。
中國不缺少激進者,不缺少冒險者。甚至很多公司都是在激進和冒險中獲得成長的。數數當前的成功企業,有幾家沒有在關鍵關頭激進過、冒險過?關鍵是如何把控邊界?如何掌握發展的節奏?如何有穩定的現金流。
五、去年的3月底,網酒網開啟了葡萄酒負利時代。在網酒網拿出“1億生態補貼”在全平臺推行,充多少返多少、產品不設限制的充返購買模式,最高返現1000元。“負利”是把樂視“低于量產成本定價”的生態補貼模式拿到酒行業,去渠道溢價、去品牌溢價,打破行業底價。充返是用生態補貼吸納用戶,再以多元化的生態服務創造價值。
網酒網在依托樂視大生態的發展戰略下,自身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網酒網的營業總成本分別高達1.29億元和2.31億元。由于高昂的營業成本,網酒網增收不增利。網酒網2014年度、2015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5411.68萬元、1.5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601.31萬元、-7386.18萬元。
樂視自2016年11月曝出資金危機以來,樂視生態模式遭遇了嚴重的危機。
如今作為樂視“酒生態”的代表網酒網退出新三板,對樂視生態是雪上加霜還是另有它途?回頭看近年來的急速擴張,已經成長出7個子生態系統。高速發展的業務、對資金越來越大的需求,該如何解決?
在這種環境下,樂視有兩個選擇。一是按照安全而傳統的老路走,去做傳統互聯網和硬件巨頭主導產業里的延長線,等待被主宰的命運,或者被兼并收購后套現退出;二是掙扎破局而出,探索出一個全新的道路,成為擁有顛覆和價值創造力量的全新物種。樂視選擇了后者。
樂視的七大子生態讓樂視的盤子跨界很深,反對樂視的人認為樂視太過瘋狂、不合常規,支持樂視的認為創新就是要冒風險。
樂視與小米也在微博上掀開了罵戰。
在掛牌之初,網酒網有著一股濃濃的“樂視味”,掛牌同時,網酒網就發布樂生活戰略,發力生活消費領域,打造酒生活生態。
4月13日,網酒網宣布,樂視控股質押其持有網酒網50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35.21%,質押股份用于債務擔保。
李銳說,網酒網目前仍然是一個發現錯誤容易掉頭改正的公司。經過3年的發展和探索,網酒網的酒產業布局已經算是全面開花,但究竟哪個業務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要么偉大,要么死亡。這或許是樂視的宿命。網酒網能不能獨立IPO?我們回答不了。只有那一天到來的時候。
六、從2015年開始,新三板迎來了葡萄酒企業的掛牌高峰。紅酒世界網、品尚匯、伊珠股份、芳香莊園、法賽特酒、原歌酒莊、太陽谷、樓蘭酒莊、1919、酒仙網等等企業掛牌。在已公布2016年年報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虧損的。沒有良好的運營,沒有良好的贏利模式,即便是上了新三板,也同樣會在未來面臨問題。
2016年年報的新三板公司為11113家;其中,10554家公司已披露,559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占比5%,而去年這一數據低于1%。其中,500家來自基礎層,59家來自創新層。
根據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 (試行)》的有關規定,自2017年5月2日起,暫停上述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的股票轉讓;同時,這些公司也無緣創新層。
按照媒體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有35家公司擬轉板至中小板和創業板;二是部分公司經營出現異常;三是中介機構不再“妥協”。
甚至還有認為是披露通道“卡單”。因為按照規定,每年4月30日(含)前必須完成對上一年度報告的披露,而今年的4月29日、4月30日剛好是周六和周日,也就是說,2016年年度報告必須在4月28日(含)前披露完畢。據統計,在今年的4月28日至4月30日,共有2524家企業披露2016年年報,占總數的23%。很多都是擠在4月28日大限那天晚上發公告,系統通道卡單,有的公司想報都報不進去。”
不過,也有財務資深人士認為,根本原因還是新三板公司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沒有做好。如果日常的賬沒有記好,會計師事務所來查賬時發現有很多差錯,要進行糾正,一個數字的改動,往往涉及到一連串數字的改動,這必然耽誤時間。
大風越狠,我心越蕩?赡苜Z躍亭知道:商業是兇險的,只有夢想才可以自由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