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又有名酒企發布“封殺”酒類垂直電商的公告。事實上,名酒企“封殺”酒類電商,其核心原因是基于維護產品的價格體系。而酒類垂直電商通常是采用低價銷售名酒的方式吸引流量擴大消費者群體,這就直接“刺痛”了白酒價格體系。所以,名酒企“封殺”酒類電商也就時而發生。
目前,白酒行業正處在調整和變革期。有業內人士表示,白酒行業的變革和調整是渠道變革倒推酒企進行變革,而1919、酒仙網等作為新渠道“互聯網+”模式的推進和探索者就顯得彌足珍貴,也有了供后來者予以借鑒的寶貴經驗和教訓。但是,作為新型的渠道模式,酒類垂直電商正處于發展和上升階段,現階段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痛點”。
酒類電商為了擴大影響力和鞏固市場占有率,其通常是運用低價促銷的手段,這也直接造成利潤的縮水,甚至有些電商還處于虧損狀態。據資料顯示,酒仙網在2015年掛牌新三板后,首次披露了近年運營狀況是處于虧損狀態。無獨有偶,2015年收購中酒網的青青稞酒也披露,中酒網也在虧村。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酒類電商是在砸錢做品牌,在這個過程中,酒類電商可以靠此來進行融資,進而未來漸趨實現盈利。
除此之外,酒類電商的另一“痛點”則是供應鏈問題。優秀的酒水資源始終掌握在名酒企手中,由于酒類電商的“低價利器”刺痛了行業的價格體系,以致引起名酒企的“封殺”,進而名酒企也對旗下經銷商的管控力度加大。日前,瀘州老窖就下發了暫停啟動所有產品換樣和條碼更換的公告。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瀘州老窖之前的條碼監管存在空白,有經銷商申請一個條碼生產后,為了賺取短期利潤更換包裝再生產一批產品,繼續使用該條碼,而此次發文,瀘州老窖主要目的是打擊經銷商的投機行為,以便整頓開發品牌,規范市場。而近日茅臺公布了對于旗下經銷商的處罰,也表明加大了對于旗下經銷商的管控力度。所以,一旦名酒企加大對經銷商的管控力度,酒類電商若是再以“串貨”補給供應鏈其難度也就隨之增大。
而電商銷售假貨事件層出不窮。近日,唯品會就卷入了銷售假酒風波。先是被曝出銷售假茅臺,消費者要求索賠,爾后又有消費者曝出也在銷售假五糧液。雖然目前唯品會已承諾消費者以商品價值的10倍賠償,但對于企業的信譽和聲譽卻已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當然,酒類電商與酒企之間除了“摩擦”,也在進一步的尋求合作。諸如酒仙網與瀘州老窖合作推出“三人炫”,與國臺酒業聯合推出互聯網定制產品國臺醬酒,與山東扳倒井合作推出了網絡定制產品“52°扳倒井1915酒莊1000ml”;京東攜手瀘州老窖推出了 “京選”;1919與五糧液合作推出線上?425ML的52度五糧液,此款酒在2015年“雙十一”酒水單品銷售排行榜的首位等等。所以,酒類電商與酒企之間除了“摩擦”外,其合作共贏應該是未來的趨勢,而目前這種線上線下的差異化營銷是很好的嘗試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