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只賣一只產品的宣酒,讓其成為了業內最受關注、也最受爭議的白酒企業,大家關注最多的是能讓業績突飛猛進的大單品模式,而備受爭議的是這個模式的可持續性。
從0到20億,一個大單品的奇跡
與很多酒企一樣,安徽宣酒集團原來也有許多產品,從零售價5元的光瓶酒再到千元的中國宣,從中低端的星級系列到高端的年份系列,宣酒的產品一應俱全。
然而最讓業內感到震驚和嘩然的是,公司從2011年開始,大幅削減產品體系,僅僅用了2年,也就是到了2012年年末,除宣城本地以外所有的是市場僅剩下一款零售價在70元的宣酒產品。
對于公司這一戰略舉措原因,公司董事長李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未來白酒競爭的戰場一定是在消費者的心智中,未來消費者可接受的白酒品牌也會變得越來越集中。
這種現場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在不同價位段上,消費者選擇的白酒品牌只有那么一兩支,而宣酒要做的就是成為70元這個價位上,消費者心中的第一。
在這一戰略得到確認后,公司也是集中了所有的資源圍繞這一戰略進行布局。統一了所有的戶外氛圍,統一了所有市場建設標準,其中包括公司統一制定的陳列標準、價格標準、地堆標準、促銷標準等。
由于資源的絕對聚焦,也使得宣酒保持了年均150%以上的高增長,高峰期一度逼近20億的市場營收。
大單品的陣痛
任何的戰略都不是無敵的,大單品模式也不例外。
轉眼到了2014年,市場整體容量在壓縮、消費升級、產品價格下滑、渠道利潤變薄等一系列問題開始考驗著只有一款產品的宣酒。
經常聽到業務員反饋最多的就是:有的終端只賣55元,而且沒利潤不愿賣。消費者現在都喝高端的酒,這個價位賣不動。
針對這一問題,宣酒決定采取漲價,通過小步快漲的方式將價格拔高。所以在2014-2015年這兩年里,有關宣酒提價的信息不絕于耳,幾乎每個季度都會有,每次漲價的幅度也就在3-5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也漲價,但成功的卻很少。最大的差別就是,宣酒的漲價不是為了壓終端庫存,而是真的為了提價。
走訪過程中,多家零售店主反映,漲價后,宣酒的業務員告訴他們,賣不動沒關系,陳列費用照發,但是價格一定不能低。也就是這樣漲價方式,硬生生的將宣酒的零售價提回了70元。
然而,漲價并未能從根本的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反而使市場的情況更加的糟糕。
首先是來自消費者的抵觸,原先55—60元就能買到的產品,現在賣到65—70元, 在消費者看來這個價格加5塊錢完全可以選擇古井獻禮。
其次是來自終端的拒賣。一終端告訴記者,宣酒漲價初期,市場上一些大戶手里還有存貨,所以價格一直上不去,雖然他的賣價漲了,但是市場上依舊能買到低價貨,有時候消費者進店問完價格轉身就走了,這也成為他拒賣宣酒的一大原因。
消費者不愿買,終端不愿賣的現狀也讓宣酒的代理商們倍感壓力,期間有部分不堪壓力的代理商甚至選擇的退出。
“到了旺季,眼看古井獻禮和口子放量,而宣酒卻無能為力,這種陣痛至今讓人心有余悸”,曾代理宣酒的一代理商訴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