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業市場持續低迷的當下,“冷門酒”(預調雞尾酒、青梅酒、糯米酒、米酒等小眾酒品)表現異常活躍。據悉,長城華夏(北京)進出口有限公司近日推出一款名為“米懂的”糯米酒、生龍酒業也向市場推出了“米之清”的米酒。與此同時,國內多家白酒企業宣布進入預調雞尾酒行業,在酒業市場寒冬期的時候,酒企大佬希望借助小眾酒救市的思路隱現。但是在業內專家看來,“冷門酒”市場狹窄,消費者認知度偏低,瘋狂進入這個領域實為冒險。
小眾酒走俏市場
11月初,一款名為“米懂”的糯米酒在行業內出現,該產品由長城華夏(北京)進出口有限公司出品,主打“中國首款時尚糯米酒”的名號。記者在年初前往湖北孝感采訪時發現,當地生龍酒業近幾年向市場推出了“米之清”酒。這被當地米酒企業認為是一個有益的摸索。
除此之外,當下一直被稱為“另類酒”的預調酒也正在興起。在剛剛落幕的全國秋季糖酒商品交易會上,先后有20多款雞尾酒品牌出現。黑牛食品、古井貢酒、百潤股份、水井坊等大型食品飲料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將進軍預調雞尾酒行業。黑牛食品更是宣布,其雞尾酒產品今年12月上市。
果酒市場迎來了業外資本的青睞。在今年全國春季糖酒交易會期間,由新絲路時尚機構、圃田山莊、中糧名莊薈等三家企業聯合推出了一款名為“冰青”的青梅酒新品。國內蜂蜜行業居于領先地位的汪氏食品,也在這之前正式涉足果酒領域,推出多款果酒產品。
行業寒冬期下的突圍
事實上,自去年起,酒水市場遭遇寒冬,白酒、葡萄酒整體低迷,小眾酒則呈現迅猛發展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國有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果露酒企業的統計,2013年果露酒(國家統計局統計口徑是:其他酒)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8.68億元,增長15.46%;利潤總額28.87億元,增長13.76%。高于釀酒行業的平均增速。與此同時,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預調雞尾酒已從2006年的近百萬箱增長至2013年的近千萬箱,去年銷售金額約10億元,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在3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小眾酒能夠“誘惑”酒企參與其中,多與酒業遭遇外部大環境密不可分,尤其是處于酒業寒冬期的白酒企業,他們更加迫切需要另尋增長路徑。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朱思旭表示,小眾酒實際上多是傳統的白酒企業在面臨市場變化后的嘗試創新之舉。生龍酒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生龍酒業希望通過“米之清”酒開辟出一條新路。“‘米之清’酒從米酒企業的角度跳出來,不再是傳統小吃的范疇,更接近酒類產品、附加值也更高。目前,米清酒主要是在省內銷售,省外市場還在開發,目前孝感有六七家企業開始做清米酒,希望借此度過酒業寒冬期。”該負責人說。
借小眾酒培養主流消費人群
朱思旭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眾酒市場定位是時尚的年輕人,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葡萄酒營銷專家李欣新亦認為,酒企開拓小眾酒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酒精度低、價格便宜、具有娛樂性,因此小眾酒在年輕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市場。對于小眾酒的發展,李欣新表示,品質是小眾酒未來發展的核心。色素、香精這些影響安全的因素會成為小眾酒的軟肋。
朱思旭指出,盡管小眾酒具有一定的市場,但顧名思義,其定位“小眾”,市場份額有限,不可與大眾酒同日而語。“僅僅依靠小眾酒突圍市場仍存在一定的困難。與葡萄酒、白酒等大眾酒相比,小眾酒的消費量遠遠不足。”李欣新表示,但這些年輕消費者隨著消費能力的上升,未來這些人群將是葡萄酒、白酒的主要消費者。因此,通過小眾酒培養這些消費人群,將有利于未來市場開拓。
針對酒業市場遭遇寒冬期,朱思旭表示,目前行業需要維護秩序、維護標桿企業的行業標桿作用。目前電商不斷壓價影響了酒業秩序,這需要做出調整。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目前應該休養生息,維護好目前的市場。中小企業若此時投入資金拓展市場,結果只會是打水漂。此外,小眾酒在此時應該發揮作用,培養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文/劉一博 韓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