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高層再度換人、業績低迷或被郎酒接盤等消息頻出,將老牌葡萄酒企王朝酒業推上行業熱搜。記者就此多次致電王朝酒業總經理尹吉泰,對方始終未接聽電話。郎酒相關負責人則回應,公司內部人員對這一收購事件未接到任何通知。近幾年來,王朝酒業由盛轉衰,其命運一直受到各方關注。但由于該公司是港股上市企業,對于謀求登陸A股的國內酒企來說吸引力并不大,再加上連續多年虧損,無論自救還是資產重組,均面臨挑戰。
01、高管變更傳聞持續發酵
近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王朝酒業正經歷高層變更,其大股東天津食品集團財務副總會計師孫軍將接替郝非非任董事長,天津食品集團宣傳部部長李廣禾接替尹吉泰任總經理。如果消息屬實,這已是王朝酒業自2012年以來的第三次高管變更。更值得關注的是,以財務副總會計師執掌酒企董事長一職在業內頗為罕見,故被解讀為給王朝酒業出售鋪路。
事實上,由于業績堪憂,王朝酒業高層幾次更換。2012年12月底,在王朝酒業業績縮水、股東減持的夾擊下,王朝酒業發布公告宣布公司總經理、執行董事高峰辭職,由郝非非出任總經理兼執行董事。之后兩年王朝酒業發展持續下行,2014年6月,尹吉泰被委任為王朝酒業新任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接替原總經理郝非非。頂層設計不穩,王朝酒業市場持續探底,今年8月發布盈利警告,預期截至2017年6月30日6個月的未經審核綜和虧損金額同比下降50%。
就在高層震蕩風波未平之時,王朝酒業出售傳言又起。一則王朝酒業將被白酒企業郎酒收購,并助后者實現“曲線上市”的消息引起業內愕然。業內分析人士直指,天津食品集團財務副總會計師孫軍來掌舵一家傳統的葡萄酒企業,怎么都讓人摸不著頭腦。按理說,酒企的掌舵者中市場出身的多,技術出身的也不少,但真正財務出身來帶領企業的很少見。也正因此,業內盛傳,孫軍的到任其實就是在摸王超酒業的家底。至于接盤者,很有可能是近來對資本市場野心勃勃的郎酒。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王朝酒業整體發展已基本處于“休克”狀態,但仍具有一定的國際化渠道和品牌資源。而郎酒作為四川區域名酒,近兩年借行業回暖大勢,業績實現正向增長。
今年1月,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曾表示,郎酒在過去幾年經歷波浪式上升,2013年、2014年出現的市場問題,已于2015年、2016年得到解決,2017年開始將進入發展快車道。未來五年,郎酒將進入高速增長期,預計2020年銷售200億元。在郎酒市場良性增長的基礎上,企業設定在2019年前后上市這一戰略目標。而這也成為郎酒擬借殼王朝酒業的重要論據之一。但王朝酒業和郎酒之間的“緋聞”,業內態度兩級分化明顯。
02、接盤候選人寥寥
眾所周知,王朝酒業曾經和國內葡萄酒一線企業長城、張裕齊名,2004年以國產葡萄酒銷售收入74.37億元的業績表現,與張裕、長城一起占全行業總銷售56.2%的份額。但經歷長年業績虧損后的王朝酒業已經成為“燙手山芋”,很多年前王朝酒業就曾有資產重組意向,但直至今日資本市場仍確定無接盤俠出現。
對于業績虧損原因,王朝酒業曾在財報中披露,首先是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消費轉趨審慎,同時全國商超系統表現不理想及進口葡萄酒的影響,尤其是中低檔進口葡萄酒擠占國產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其次是分銷成本對收入比率較去年上升,因為對品牌建立、銷售和市場營銷渠道重新調整規劃的投資持續增加,主要用于市場轉變及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此成本與毛利抵銷。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指出,如果郎酒收購王朝酒業,短期內可以借后者健全的經銷商體系快速導入葡萄酒業務,豐富產品線,擴大營盤謀利;但郎酒作為傳統區域白酒企業,想要嫁接資源復興沒落的王朝酒業仍有一定難度。長期來看,郎酒導入葡萄酒業務不利于產品聚焦,或反拖累該企業進入較長的調整期。另外,白酒上市企業均在A股,位于港股的王朝酒業并非郎酒借殼上市的捷徑。雖然企業可以在港股和A股同時上市,但郎酒登陸A股的意愿更為強烈,接手王朝酒業并非很好選擇。
此外,隨著國內酒水市場消費升級,進口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搶奪市場份額,國產葡萄酒市場近幾年持續承壓。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3-2016年,全國葡萄酒產量連續四年出現下滑。2017年1-9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73.2萬千升,同比下跌10.3%。同時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7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為2.54億升,同比增長13.9%;總額約為11.46億美元,同比增長3.34%。可見,進口葡萄酒總量與國產葡萄酒產量形成鮮明反差。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當下進口葡萄酒備受市場追捧,對國產葡萄酒形成強勢擠壓,整體處于調整期。在宏觀經濟環境不利的環境下,加之王朝酒業長年虧損,此時要找到接盤俠難度頗大。
03、自救力薄負重前行
“長期停牌可能導致的資金鏈斷裂、品牌市場被淡化、消費者維護缺失等問題將持續對企業形成沖擊。”葡萄酒營銷專家李欣新指出。目前,王朝酒業除在其大本營天津市場占有一定份額外,全國其他市場基本為空白,自2013年停牌后至今沒有復牌,產品銷售不暢,資本市場也無有效動作,企業生存環境嚴峻。自去年底至今,王朝酒業先后以白菜價出售名莊酒、出售自有資產斷臂自救,均暴露出企業目前資金承壓、運營遇阻等狀況。如果未覓得“靠山”,僅靠新高管以及出售資產等手段自救,短期內恐難見效。
據悉,今年6月,王朝酒業發布公告披露該公司旗下子公司中法王朝將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以公開掛牌形式出售資產,擬議出售的初始價為4億元。對于出售酒堡及其他設施的原因,王朝酒業指出,該公司一直在檢討集團的業務策略,以改善流動資金和業務運營狀況,尋求股東最大化。隨著電子商務興起以及客戶的消費行為發生改變,王朝酒業的營商環境發生變化,而運營的酒堡卻沒能及時應對此類轉變。酒堡既不能在提高電商及大眾市場業務方面發揮作用,其他相關設施目前也沒有作為集團生產的一部分投入使用。因此,決定出售中法王朝以便將其資源投放在核心葡萄酒生產及分銷業務上。
此外,早在2016年,王朝酒業疑為了償還公司債務以及發放員工工資,低價拋售一批名莊酒,大部分產品價格比水貨還低,有的價格幾乎是正常價格的一半。業內人士曾表示,王朝酒業低價拋售保稅區名莊酒,除了保稅港區倉租對于王朝酒業有一定經濟壓力,變賣資產的另一原因是為公司正常運作實現資金回籠。
“王朝酒業在資金短缺、業績探底的背景下,如果不能順應環境做出調整,沒有任何資產重組等動作,在整個公司原有體制已經崩潰的前提下,退市的風險會再度加劇。王朝酒業現在最大的價值,首先是公司長時間以來的品牌沉淀,雖然公司美譽度已經被耗盡,但知名度仍然存在一定影響力;其次王朝酒業擁有非常有價值的核心技術團隊,對中國葡萄酒行業有非常深刻的認識,也具有行業代表性。如果能與有意向投資王朝酒業的公司實現資產重組,王朝酒業或有一線生機,”李欣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