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多年蟬聯法國本土葡萄酒零售銷量榜首而被譽為法國“國民酒”的瑪茜(ROCHE MAZET),在2015年的中國市場銷量達到了400萬瓶之多,十年累計超3000萬瓶。本次福州秋季糖酒會期間,《華夏酒報》記者在秋糖會上采訪到了中國進口葡萄酒大商、瑪茜中國市場運營商建發酒業。
行業調整期下,兇猛的進口葡萄酒仍在續寫高增長的神話,糖酒會現場招商也呈現出一片“非常”繁榮。不過,魚龍混雜不在少數,進口酒國家、產區、品牌、產品眾多,甚至讓人難辨真偽;谛袠I發展規律,進口葡萄酒發展必然走向“品牌選擇”,由大亂到大治,進口酒向品牌集中實現轉型是大概率。
繁榮下的亂象
去年年底,就有酒類經銷商向《華夏酒報》記者反映說,行業不能總是關注白酒,進口葡萄酒也值得關注,進口酒市場比重正在快速增長。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2015年進口酒市場整體情況顯示,去年葡萄酒累計進口量為5.55億升,同比增長44.58%;進口額20.3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4.30%。這一數據驗證了此前行業“全年進口量增長超40%”的判斷。
進入2016年,進口葡萄酒仍保持高增長。2016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和金額雙雙保持增長,增幅均超過20%,截至今年8月,國產葡萄酒銷售額不盡如意,增速出現了負增長,為-2.5%。但與之不同的是,進口葡萄酒的銷售額卻出現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達到24%。
區域進口葡萄酒增長也逐漸見諸報端。廈門媒體報道,今年前三季度,東渡口岸共驗放進口酒類347批次,總貨值達1741.48萬美元,同比增長6.85%,其中以進口啤酒、葡萄酒為主。其中,進口葡萄酒貨值為530.7萬美元,占進口酒類的30.5%,主要來源國為智利、阿根廷、西班牙。
不過,上述繁榮之下,進口酒亂象也在出現。
在今年的秋季糖酒會現場,有布展公司推出:“法國原酒進口,特價6元/瓶”、“買100件送100件”、“9.9元原瓶進口紅酒招商”等活動,進口酒市場低價招商亂象一片。
有媒體人士也觀察到,在秋季糖酒會現場看到,大量的代理公司提供進口葡萄酒貼牌服務,且價格低的驚人。某西班牙DO級(法定產區)的貼牌價格只有11元/瓶,而部分公司的餐酒價格甚至只有8-9元/瓶,而且訂制門檻不高,有的甚至3000支酒就可以起訂。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道,“所謂名酒貼牌商幾元錢加上包裝不超過十元錢,到消費者手里也是幾十上百元一瓶,但這些都是在過度透支消費者對進口產品及所謂名酒的信任。”
向品牌化集中
在一片亂象下,也有長期穩定發展的大型進口酒商在競爭中崛起,并向品牌化進一步集中。我們也許能從一些成功的進口酒大商中得到一些啟示。
歐洲最大葡萄酒巨頭法國卡思黛樂(CASTEL)集團的中國市場運營商建發酒業。作為業內的知名大商,建發酒業向《華夏酒報》記者揭示了瑪茜這一“現象級”商業成就背后的奧秘。
在法國本土和中國市場上,被消費者們飲用最多的一款法國葡萄酒是誰?就是瑪茜,在一直被認為是“品牌集中程度極低”的原瓶進口法國酒領域里,瑪茜目前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已經率先突破2% 。
建發酒業運作的瑪茜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早、最成功的法國葡萄酒品牌之一,據建發酒業總經理陳旭光向《華夏酒報》記者披露,2008年即成為國內法國進口葡萄酒的第一品牌。
這一品牌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運作。在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發展的早期,“生產商不問渠道,運營商不管品牌”的廠商脫節現象一度較為常見。而卡思黛樂與建發酒業卻為建立了正面典范。兩家企業在品牌宣傳、渠道建設、文化交流、人員培訓和市場研究等諸多領域里,實現了密切協作。得益于這種廠商協作機制,瑪茜品牌才能夠脫穎而出。
此外,瑪茜品牌的成功還得益于建發酒業麾下的分銷渠道體系。在2012年之前的6年時間里,建發酒業在全國大部分區域采取的是“廣招商”策略,通過大量經銷商的招募,建立起了遍布全國各縣市的銷售網絡,迅速提高了瑪茜品牌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和影響力。
2012年,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出現了進入“盤整期”的先兆。以此為契機,建發酒業重新審視了當時進口葡萄酒市場上的整個產業鏈結構,從而未雨綢繆提出了“渠道精耕下的品牌建設”戰略。
“我們意識到,從眾式的消費在退潮,一個全新的‘個人消費市場’興起在即。任何一個渠道節點,都要把目光投向最終消費者,建立起完備的消費者溝通能力和以消費者為最終導向的動銷能力。”陳旭光說,“產業鏈的終點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分銷商的庫房或柜臺,而是在消費者的餐桌上。”
為此,建發酒業集中資源投入到重點市場區域,在加大瑪茜品牌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宣傳推廣力度的同時,直接支持各個渠道的經銷商組織品鑒會和搞促銷活動,推進終端“生動化”建設。
同樣從2012年開始,卡思黛樂與建發酒業著手合作建設瑪茜品牌專賣店系統。截至2015年底,已有26家瑪茜品牌專營店投入運營,覆蓋廣東、福建、浙江等9個省區。
“我認為,瑪茜十年的成功,向業界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隨著中國消費者群體的日漸成熟,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已經開啟了品牌集中化的‘洗牌’進程,未來整個市場還將進一步向著大品牌和優勢產品集中。”陳旭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