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冬天*ST皇臺業績持續低迷,它在資本市場的日子可能真的進入倒計時了。
近日,*ST皇臺發布的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該企業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1.08億元,同比跌幅達7618.69%。第三季度公司虧損8948.09萬元,較去年形勢更為嚴峻。業內人士表示,萎靡不振的業績、企業內耗嚴重以及官司纏身,或將讓*ST皇臺退市的風險加劇。
業績萎靡,三次戴帽
*ST皇臺自2000年上市以來,在白酒行業難得的“黃金十年”期間,業績并沒有一路高歌猛進,一直處于疲軟萎靡狀態。根據*ST皇臺歷年財報顯示,公司在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了1190萬元和1.16億元;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了5083萬元和5881萬元;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分別虧損了2930萬元和3929萬元。據悉,2001年~2015年,*ST皇臺曾先后三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前兩次均轉危為安。
只是這一次,*ST皇臺面臨的困難更為復雜和嚴重。*ST皇臺對外界表示,前三季度業績低迷主要受到借款合同糾紛案、公司番茄制品行業受出口市場影響增加虧損以及酒類銷售市場增加投入所影響。
“我國西北區域酒業整體容量比較穩定,皇臺酒業優勢并不明顯。”白酒行業專家歐陽千里評價道,“皇臺酒業缺乏爆品,盈利能力較弱。并且同甘肅當地品牌金徽酒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
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4億元,同比增長15.89%,凈利潤達到1.14億元。
顯然,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310.86萬元,凈利潤虧損1877.37萬元的皇臺酒業,在體量上已經被家門口的金徽酒甩在身后。
另外,受國際市場影響,*ST皇臺番茄制品虧損嚴重,令本就萎靡的業績雪上加霜。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四季度是行業旺季,是企業盈利的關鍵節點。如果*ST皇臺沒有抓住機會實現業績反彈的話,第四季度業務虧損有可能繼續擴大。
*ST皇臺股東之間存在矛盾,在公司內部早已不是新聞。
據了解,*ST皇臺自2001年起控股股東為北京皇臺,而在2007年1月和2010年3月,北京鼎泰亨通和上海厚豐分別成為*ST皇臺的大股東。在上海厚豐成為*ST皇臺的控股股東后,*ST皇臺的內部矛盾由來已久,代表北京皇臺董事馮瑛多次在*ST皇臺的董事會上投否決票,而正是這種投票,*ST皇臺幾次轉型重組均未成功。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ST皇臺多年來的經營狀況并不理想。然而它在資本市場動作較多,企業內部資本轉化頻次比較活躍。在白酒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這種類型的企業在內部容易出現分歧。
2015年8月,*ST皇臺宣布一項33.6億元的定向增發,此后股票連續兩日漲停,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5.84%。然而這份預案遭到二股東北京皇臺商貿的強烈不滿,后來將募資改為23.2億元,不過依然受到董事的極力反對,最終該定增方案依然擱置。
2014年,*ST皇臺曾發布公告稱,擬與穆拉德集團合資成立穆拉德(中國)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展保健品業務。就在市場極度看好的情況下,該定增方案卻在臨時股東大會上遭到了否決。馮瑛表示,皇臺酒業的主營業務是白酒和葡萄酒,而定增預案要將一部分資金用在保健品行業上,所謂隔行如隔山,皇臺商貿目前對預案中的保健品項目還不是很了解,認為存在一定的風險。*ST皇臺進軍保健品市場的計劃因此擱淺。
歐陽千里認為,*ST皇臺應該減少“折騰”,修煉內功。當下白酒市場面臨大洗牌。20%的白酒企業實現盈利是建立在80%的白酒企業虧損基礎上的。如果*ST皇臺不能協調好股東之間的內部矛盾,業績虧損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其退市風險仍會加劇。
此外,持續不斷的負面消息,同樣讓*ST皇臺疲于應對。
蔡學飛認為,*ST皇臺正在面臨著墻倒眾人推的困境。10月14日,*ST皇臺發布公告稱收到民事裁定書。公告稱,對被申請人甘肅日新皇臺酒銷售有限公司、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盧鴻毅的財產在14632738.98元范圍內予以查封、扣押、凍結。對被申請人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財產在17033069.17元范圍內予以查封、扣押、凍結。本次訴前財產保全對公司凈利潤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蔡學飛認為該企業構成比較復雜,內部利益很難協調。當企業業績出現虧損時,諸多潛在的問題都會暴露出來。據了解,自去年6月以來,*ST皇臺對外公告的合同糾紛、債務糾紛便有多起,訴訟標的金額高達3億多元。歐陽千里表示,*ST皇臺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負面新聞,會加劇企業自身經營困難。不過,鑒于*ST皇臺上市多年,在區域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價值,依然不排除會有新的資本重新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