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以酒興,酒以城名”的瀘州老窖(000568)近期于資本運作方面動作頻頻。
10月17日,瀘州老窖發布公告,決定出資收購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的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酒投”)12%股權(掛牌價格600萬元)。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瀘州老窖增持川酒投股份,不僅可以為下一步收購酒企準備資源,而且還可以幫助改善川酒投的市場運營機制,發揮其資源整合優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增持“川酒投”
繼2018年2月接手老窖集團持有的川酒投30%股份后,瀘州老窖將再出資收購川酒投部分股權,而此次增持一旦完成,瀘州老窖在川酒投的持股比例將上升到42%。
公開資料顯示,川酒投成立于2015年11月,其主要側重投資和收購白酒產業鏈上各類優勢企業的股權和酒類優質資產。
據記者了解,川酒投于9月14在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兩筆股權,分別是9%和12%,掛牌價格分別為450萬和600萬元。除此次涉及收購的12%股權外,對于剩余的9%股份,企業股東瀘州老窖不放棄本次股權轉讓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意增持川酒投股份的瀘州老窖,此次卻并沒有將該部分股權一起拿下。
對于近期是否有繼續增資的打算,瀘州老窖董秘辦的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時沒有。”
營銷專家路勝貞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白酒產業的發展除了自身的市場區域的拓展外,還有資本整合擴張,瀘州老窖所參股的川酒投就是一個很好的酒業整合擴張平臺,可以密切的關注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變化并伺機收購整合”。
野心凸顯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在白酒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的當下,酒企間的橫縱聯合將越來越頻繁,茅臺、五糧液(000858)也不例外。因此資產收購、同行業并購已經成為白酒行業發展趨勢,而瀘州老窖欲借助川酒投整合資源。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繼茅臺收購習酒之后,2013年8月,五糧液出資2.55億元控股河北永不分梨酒業,這是五糧液對區域品牌的首次整合。一年之后,2014年7月,五糧液以同樣的模式,再次出手控股河南五谷春酒業。
在這一趨勢之下,2018年6月,瀘州老窖宣布,全資子公司瀘州老窖釀酒有限責任公司以自有資金收購瀘州瀘泉窖酒業有限公司、瀘州乾亨酒業有限公司部分土地、廠房及設備等資產,并實施智能化灌裝技改項目。
上述瀘州老窖董秘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接下來瀘州老窖還會進行一些并購重組工作,目前正在尋找好的標的企業。
除了這些國內白酒頭部企業加速擴張之外,區域酒企也在進行一定的整合。2018年10月,江蘇省龍頭酒業今世緣(603369)宣布擬以現金收購山東酒企景芝酒業34%至49%股份,成為其戰略大股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兩家企業合作對酒行業來說有著巨大的示范效應。
一位長期關注白酒行業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白酒的企業之間由多而散競爭開始退出歷史舞臺,集團化、規;瘜箷r代將會在不久來臨,中國白酒市場競爭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瀘州老窖始終與茅五洋存在距離,因此瀘州老窖意欲通過川酒投這個平臺加強川酒資源的整合,作為自己能與茅臺五糧液鼎足三立的支撐力量。
能否重回前三甲?
記者梳理貴州茅臺(600519)、五糧液、洋河及瀘州老窖2017年年報數據發現,貴州茅臺凈利潤實凈利潤270.79億元,同比增長61.97%;五糧液實現凈利潤96.74億元,同比增長42.58%;洋河實現凈利潤66.27億元,同比增長13.73%;而瀘州老窖凈利潤僅實現28.58億元,同比增長30.69%。
此外,2018年上半年,茅臺營業收入達333.97億元,凈利潤實現157.64億元;五糧液營收達214.24億元,凈利潤71.1億元;洋河營收實現145.43億元,凈利潤達50.05億元;相比之下,瀘州老窖營收實現64.2億元,凈利潤達19.67億元。
路勝貞認為,一直以來重回前三甲是瀘州老窖的戰略目標。2017年瀘州老窖進入中國白酒百億俱樂部,但想要趕超洋河進入三甲陣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離百億規模很近的郎酒、劍南春、古井貢、汾酒都隨時會趕超瀘州老窖。
無疑,瀘州老窖也意識到這一點。自2018年以來,除了布局國內市場之外,瀘州老窖還在國際市場上頻頻發力。
10月9日,瀘州老窖以戰略合作的形式與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跨界攜手,結成“異業聯盟”的全球合作伙伴,國窖1573成為澳網唯一的指定白酒。除此之外,一個月前,瀘州老窖在海外第一個據點——北美辦事處在洛杉磯揭牌。
蔡學飛表示,國際化布局是一線酒企的共同選擇,瀘州老窖作為中國主流香型濃香的代表品牌必須跟進,而且其產能與品牌優勢針對海外華人社群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國際化也可以反哺國內的品牌宣傳。但是對于重回前三甲,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