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茅臺酒的基酒生產任務是46100噸。
10月12日,從茅臺集團“2018年度茅臺酒生產•質量大會”上傳來喜訊。2017年度,茅臺酒實現了基酒產量正常、質量穩定,全年茅臺酒基酒產量達42771噸,完成年計劃的130.9%,入庫合格率為99.96%。同時,會議也明確了2018年茅臺酒的基酒生產任務:46100噸。
今年系列酒銷量有望超茅臺酒
今年以來,隨著高端酒市場的持續復蘇,茅臺酒的市場供需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雙節,茅臺為了應對消費旺季的市場供應,加大了茅臺酒的投放力度,拿出5600噸茅臺酒投放市場。
“不挖老窖,不賣新酒”,茅臺人對質量的堅守是國酒成功的關鍵因素,而這也表明了今年市場上的茅臺酒供應量大小取決于五年前茅臺酒基酒生產的數量。數據顯示,2012年,茅臺酒基酒生產量為34641噸,而根據茅臺每年的可售量=五年前的基酒產量×75%來計算的話(剩下約四分之一留作儲存),今年市場上可供銷售的茅臺酒不足3萬噸。
茅臺的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茅臺集團的白酒產量將達到12萬噸,其中龍頭產品茅臺酒的產量達5萬噸。整體收入達到千億元級,綜合效益穩居行業第一;在集團內部培育2至3個上市公司,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
同時,2017年《生產工作報告》也公布了截止目前的白酒包裝生產數據,截至9月30日,共包裝生產47480噸,其中,茅臺酒包裝23318噸,系列酒包裝24162噸。能夠看出,系列酒的包裝生產量已經超過了茅臺酒的包裝生產量,另外據數據顯示,2017年1-8月,茅臺系列酒共銷售近2萬噸、實現營收約40億元,隨著近來“醬酒熱”的不斷發酵升級,預計今年茅臺系列酒的銷量不僅可以與茅臺酒持平,甚至可以實現反超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今年以來,茅臺營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亮點是醬香系列酒實現“量效齊升“,他認為,目前系列酒已基本與茅臺酒形成“‘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一切服從質量!既要增產,還要優質
“產量服從質量,速度服從質量,成本服從質量,效益服從質量”,這是茅臺酒始終堅持的“四服從原則”,也是茅臺酒生產的質量鐵律,用季克良的話說就是:所有一切都必須服從質量。
在“2018年度茅臺酒生產•質量大會”上,茅臺任命了7名首席質量官,此舉在同行業尚屬首次,并向47名一、二、三級釀造師頒發技術職務聘書,同時還發布了《茅臺集團關于全面開展質量水平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會議要求,2018年茅臺酒生產要堅持“視質量為生命”的價值導向,堅持“以顧客為中心”的質量方針,堅持“全面全員全過程”的方法路徑,全面深化、貫徹“順天敬人”茅臺匠心質量管理模式,深入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切實分解落實質量主體責任,持續改進采購質量、過程質量、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同時還明確了六項關于質量的具體舉措:
以質量指標的分解落實為抓手,實現質量水平可測量、工作程度可評價;
以豐富和升華質量文化為導向,促進全員質量意識提升;
以標準和監控“雙從嚴”為原則,保障全產業鏈質量管控;
以客戶滿意為終極目標,促進質量改進;
以加大創新力度為手段,夯實質量基礎;
以強化集團管控為主線,均衡提升質量水平。
“對茅臺集團而言,茅臺酒生產質量工作是中心、是大局,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自覺服務這個大局,堅持“優質穩產”為指引,貫穿“優質穩產”的主線,把握“優質穩產”的原則,實現“優質穩產”的目標。”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會上說道,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明確2018年度生產質量工作“優質穩產”的目標,譜寫茅臺生產質量新篇章。
袁仁國表示,質量是茅臺的生命,茅臺的發展,不僅僅只是靠產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更是靠產品質量的穩定提升。要努力創造一流的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要在全公司營造人人講質量、人人管質量、人人重質量的氛圍,在質量上下真功夫,增強堅持“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責任感,決不允許不合格的產品進入下一道工序。
“要一絲不茍、始終如一地抓好質量工作,永葆質量水平,這是做強做優做大做久茅臺的基本保證。”李保芳在發言時表示,2018年生產與質量工作,要從原因探析、技術措施、工作安排、統籌協調上精心組織、周密準備,全面全員全過程保證茅臺酒生產質量水平。要把好原料進口關、生產過程關和質量管控關。
李保芳說,要把“優質穩產”內化于心見諸于行,需要從四個方面做具體工作,一是增強全員質量意識,真正把“視質量為生命、以質量求發展”的理念和要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夯實質量管理基礎,不斷提升全集團特別是從業人員的質量管控能力和水平,以嚴格的過程控制保障產品質量;三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構建“大質量體系”;四是健全質量激勵機制,實現質量管理充分、分層授權,調動質量管理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