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兩個月前,一位長期關注進口酒市場的媒體同行告訴筆者:原本云集上海的幾大進口酒大商紛紛出走,放棄了上海這一進口葡萄酒的前沿陣地,這或許與近年來國內進口酒商的業績普遍不佳有關。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進口酒“寒潮”不期而至,其代表性事件即為拉菲在國內市場所遭遇的滑鐵盧,起到市場動力與牽引作用的高端進口葡萄酒風光不再,而低價酒又缺少品牌基礎與認知,進口葡萄酒價格體系一時陷入混亂。對于消費者來說,眾說紛紜的價格與難分優劣的舶來品本身,更加難以令人擁有足夠的消費期待。隨之而來的酒業整體下行,令進口葡萄酒更加雪上加霜,國產葡萄酒、白酒的整體下行,使傳統所依賴的團購消費迅速萎縮,龐大的庫存、脆弱的資金鏈、變化的消費市場,讓此前風光無限的進口酒商疲于奔命。
正如同近期變幻莫測的股市風云——當市場一片翻綠,各種體量資金紛紛拋出避險,金融、石油等行業挺身而出,反其道行之,擔當國家隊掃貨重任,扮演著“定海神針”的作用,當進口葡萄酒商家們競相黯然退卻之際,另一股力量、一群人,正在醞釀著一場牽動行業格局的“陽謀”。
作為進口葡萄酒領域的“國家隊”,中糧集團無疑具備掃貨的實力。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2014年1月,中糧集團決定成立一個“區格于同在中糧體系下的國產酒長城品牌”的進口酒業務部門,由2007年加入中糧、有十余年跨國公司和本土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經驗的李士祎擔任總經理。
與此前國內酒商放棄上海的作法大相徑庭,李士祎上任伊始,就一口氣砍掉了中糧原有分散的17個進口酒倉儲點,而在保留的戰略倉庫中,除了北京和煙臺,上海赫然在列,據記者了解,廣東也將是中糧進口酒下一步建倉的目標。
逆行者——李士祎
套用一個時下流行的熱詞“逆行者”來形容李士祎和他的中糧進口酒團隊毫不為過——當眾多進口酒大商紛紛退卻,收縮規模以求自保的時刻,李士祎卻勇敢地在大踏步前進,購酒莊、布局渠道,進口酒事業部成立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里,李士祎從上游、下游和倉庫布點等幾個方面著手,憑借中糧超群的品牌實力與團隊能力,逆勢而動,使這一中糧的重要板塊在短時間內初具規模。
“1-6月的進口酒數據出來了,無論是增長量還是金額都在30%左右,如果這個數據是準確的,那說明整個進口酒行業已經走出最低谷,開始進入一個恢復性增長的周期,開始恢復性增長了。這個增長能不能非常強有力地維持,可能還有待觀察,但至少說明它已經開始恢復性增長了,不再是過去兩年里,在谷底徘徊的狀態。這也是中糧加大整體產業布局比較好的一個時期。我覺得我們的運氣還是不錯的,在這個行業的低谷的時候,有了初步的布局,我們組建了團隊,有了合適的公司、相應的品牌產品,理念相符的客戶”。李士祎總結說。
“在行業真正開始恢復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時間做準備,如果沒有這些準備,從現在開始,那我覺得我們還是會手忙腳亂,F在已經準備的,不能說百分之百好,但也準備得差不多”。李士祎告訴記者。記者還了解到,從集團層面,中糧集團把進口葡萄酒產業化運營,按照全產業鏈的戰略,向產業鏈的上下兩端來做布局,這與以往國內進口葡萄酒商家只注重下游渠道完全不同,需要進口酒商具備強大的實力與品牌價值。“很多人在中間進口這個環節花了很大的力氣,比如說自貿區跨境電商。它實際上還在進口商這個環節做很大的功夫,但對我們來說,這可能不是我們的重心,我們會更接近上游品牌和資源,也會看如何能夠更有效地接近下游消費者,如何能離消費者更近,這兩端是我們布局的一個重點。我們不會把類似跨境電商當做我們布局的重點方式”。
瀏覽李士祎的職場經歷,你會發現,擔綱進口葡萄酒事業部之前,他的特長并非葡萄酒,而是品牌經營,以品牌為核心,主導進口葡萄酒業務板塊。“我的團隊大都有葡萄酒的背景與經歷,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而我這些年來的主要成績是把一個個品牌變得家喻戶曉。” 李士祎說。
在品牌專家李士祎眼里,“中糧”是最大的品牌資源,在國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好中糧的品牌背書,才能把進口葡萄酒業務作大作強。為此,他上任伊始,就規劃了下游圍繞“名莊薈”的渠道品牌戰略。
記者了解到,“名莊薈”是整個中糧進口酒的渠道品牌和業務戰略,有兩個業務路徑,第一個以中糧•名莊薈為基礎的品牌專業化運作,就是要打造一個大品牌,把“名莊薈”做成一個中國消費者最信賴的進口酒品牌,但不是產品品牌,而是一個渠道品牌,包含旗艦店、專賣店、店中店、專柜、專架、名莊薈世界之旅六大形式。目前,三、五百平米的旗艦店已有30多個;店中店就是在商場、超市中一個獨立的區域;擺像化妝品一樣的專柜,是最主流的形式之一。“我把名莊薈定位成最受中國消費者信賴的進口酒商號。就像消費者走到一個商場里,如果她想買化妝皮,就會找歐萊雅、雅詩蘭黛的專柜一樣”。對于今后的目標,李士祎表示,希望三年左右要做到中國最大的進口酒運營商。五年之后向世界級酒公司邁進。
放心品牌——中糧•名莊薈
“消費者信賴中糧的品牌和產品,這種信賴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不辱使命,把世界各地最好的產品、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安全可靠地送達消費者的餐桌上。因此,我們從關注田間的每一顆葡萄開始,從選品、酒莊生產、到出莊離港,每一瓶進口酒從產地到杯中全程可追溯。” 李士祎對進口葡萄酒的上游甄選近乎苛刻。
目前,中糧•名莊薈旗下擁有法國雷沃堡、智利圣利亞兩大自有海外酒莊;聯合法國西勒家族、JPM集團、智利干露集團、澳大利亞佳釀集團、希臘博塔利集團、美國德利卡集團、西班牙菲斯特集團、德國蘭德博格集團等全球多家頂級酒商。品牌包括:法國“西勒騏麟”、“柏圖世家”、“教皇圣醇”、“碧尚男爵”,希臘“博塔利”,智利“夢坡”,阿根廷“騎悅”,澳大利亞“麥格根”、“騰龍山”,西班牙“露松”、“菲斯特”、意大利“羅馬龍渡”、德國DAB等在原產國及主銷國排行前列的近20個國際著名品牌。
中糧•名莊薈的專家評定團擁有明星陣容:由世界宗師級釀酒師米歇爾•羅蘭領銜、多位世界頂級葡萄酒大師組成,為中國消費者專業提供挑選方便、安全可靠、性價比高的全球美酒。
談到中糧•名莊薈挑選供應商和品牌的策略是什么?李士祎表示:在供應商的選擇上,名莊薈只與國際大品牌、大酒廠、大酒商合作。“中國目前有6-8億的主流消費群體,如果不是大的品牌,根本無法同我們在品牌化運作的道路上長遠走下去”。而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品牌、大酒莊在了解了中糧•名莊薈的模式之后,愿意信任中糧、選擇中糧。“國外供應商許多是家族企業,他們喜歡生意穩定、長期發展,而中糧•名莊薈的品牌化運作模式,就是拋棄傳統的簡單代理,致力于和品牌深度融合,共同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一個國家、一個核心品牌、一個核心供應商及若干特色品牌”。這樣可以保證“名莊薈”所呈現給消費者的所有產品都是精挑細選的。通過與世界各地實力酒莊、酒廠的“強強聯合”,我們既保證了消費者擁有多樣化的選擇,又為他們提供了性價比超高、有品質保證的放心酒。
“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涌現十幾、二十個大家能夠記得住的葡萄酒品牌,而其中至少會有五個以上會來自于中糧•名莊薈。因為幾乎每個國家的代表性品牌都選擇了和中糧走在一起”。李士祎對中糧品牌的優勢與把握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手記
在中糧進口酒的內刊上,李士祎曾親自撰寫了一篇發刊辭中,在這篇名為“光榮與夢想“的發刊詞中,李士祎寫到:作為中糧集團的一員,中糧•名莊薈進口酒,遵循中糧“自然之源”的強勢品牌理念,為中國人提供來自全球酒莊、全產業鏈的世界頂級美酒,將美酒融入我們的美好生活,這是我們無上的榮光。
記者眼中的李士祎兼具著三種不同的風格:商場短兵相接的職業經理人、雷厲風行的國企精英和多才多藝的全能學霸。一年中,李士祎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世界各地的酒莊中選酒,他直接參與每一場與外商的艱苦談判,并經常以自己敏銳的直覺從全新的角度審視和挑選產品;一旦靈感降臨,他會忘記世界的時差,在三更半夜與部下交流感受,互相觸發思想的火花。他說:努力工作的動力來自于集團領導對他的信任,讓人感受到他身上的豪俠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