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間,重慶啤酒(600132.SH)公開了2018年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7.64億元,同比增長10.91%;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接近2.1億元,和2017年上半年1.62億元相比,增幅在30%上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對此,重慶啤酒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在市場方面上,公司產品高端化策略效果顯著。
國際品牌方面,“特醇嘉士伯”銷量比同期大幅增長,“樂堡野”在餐飲渠道的鋪市率及消費者推廣度顯著提高;
本地品牌方面,新上市“重慶小麥白”啤酒,以其獨特的麥香口感贏得消費者青睞,滿足消費者對啤酒口味的多元化需求,進一步優化公司在現飲渠道的產品結構。
非現飲渠道的產品高端化表現優異,聽裝鋪市率大幅提高使得消費者在更多地點有更好的選擇。
據悉,重慶啤酒產品按照零售價區間可分為三個檔次:高檔為8元以上的產品,中檔為4~8元區間的產品,低檔產品為4元以下的產品。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重慶啤酒高檔、中檔和低檔產品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11.80億元和2.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3%、8.97%和3.52%;
所有產品品類的銷售都在增長,尤其是作為重慶啤酒“主力軍”的中檔產品,已經開始恢復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位酒企中層人員告訴《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孫學南,重慶啤酒不僅要在高端化上著力,更要讓中高檔產品實現相得益彰的效果,這樣才能更好地擴大市場份額。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啤酒自1958年建廠以來,一直主要從事啤酒產品的制造與銷售業務近60年,至今共擁有15家酒廠,位于重慶、四川和湖南等地,其中重慶市場是公司的核心市場。
目前,重慶啤酒擁有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重慶”和“山城”等兩大本地品牌,而從2013年底成為全球第三大啤酒商丹麥嘉士伯集團成員后,又獲得了樂堡、嘉士伯、凱旋1664等國際品牌的生產和銷售權,“本地強勢品牌+國際高端品牌”的品牌組合。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重慶啤酒實現啤酒銷量47.20萬千升,和上年同期44.96萬千升相比,增長4.98%。
業內人士指出,重慶啤酒正是中國啤酒現狀的一個縮影,2018年啤酒行業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加深,產能過剩問題有所改善,行業呈現量平價升利高的發展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2064.2萬千升,同比增長1.2%。
而據統計,已公布中報的啤酒上市公司大都實現了利潤的增長。
2018年上半年,珠江啤酒(002461.SZ)實現營收19.99億元,同比增長9.15%;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86.25%。
無獨有偶。
作為啤酒行業的“扛把子”,華潤啤酒(0291.HK)2018年中期業績表現也十分亮眼,實現營收175.65億元,同比增長11.4%;
凈利潤為15.08億元,同比增長28.9%;
整體平均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顯著上升13%左右。
對此,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過去數十年各啤酒企業為了跑馬圈地而采取低價惡性競爭,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成本上漲,啤酒的噸價抬升周期也將縮短,啤酒行業將迎來向上的契機。
作為區域啤酒企業,重慶啤酒的業務主要覆蓋區域僅為重慶、四川、湖南,未能實現全國化布局。
2018年上半年,重慶啤酒分別在重慶、四川和湖南實現銷售收入12.73億元、2.74億元和1.34億元,分別同期增長3.94%、23.73%和37.21%。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收入構成來看,重慶仍是重慶啤酒銷售收入的“頂梁柱”,但增長明顯較慢;
四川和湖南雖然收入占比不高,但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這說明重慶啤酒“立足重慶,沿江而下”的發展策略取得一定效果。
浙商證券認為,中國幅員遼闊,而現階段的啤酒由于售價低,因此普遍存在銷售半徑限制,在廣袤的中西部地區,重慶啤酒憑借良好的地理優勢,背靠嘉士伯集團,以重慶為大本營,輻射四川和湖南,通過清晰的高中低檔產品定位,成為中西部區域市場中高端啤酒品牌代表,鮮有競爭者。
對此,重慶啤酒方面表示,隨著區域內啤酒產品逐步向高檔化方向發展,以及消費者在非現飲渠道的消費習慣逐漸從瓶裝向罐裝轉變,迫使公司在產品組合、渠道推廣以及銷售模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地適應新的市場變化。
不過,截止2018年上半年末,重慶啤酒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約為9.86億元,和上年度末11.64億元相比,減少1.78億元左右,降幅在15%以上。
然而,令投資者感到遺憾的則是,重慶啤酒方面并沒有在公告中,針對凈資產大幅縮水進行詳細解釋。這或與其不斷進行資產處置有關!
為了扭轉業績頹勢,重慶啤酒早已下定決心,在不斷努力提高盈利能力的過程中持續考量多種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優化目前公司現有的啤酒生產廠家的部署,方案可能包括出讓、關停冗余的一些機構或企業、人員優化以及提高生產現代化的水平。
2015年,重慶啤酒已經關停重慶嘉釀啤酒有限公司綦江分公司、柳州山城啤酒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啤酒安徽九華山有限公司、永川分公司等四家分子公司;
2016年,重慶啤酒已關停黔江分公司、重慶啤酒集團六盤水啤酒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啤酒亳州有限公司等三家分子公司。
同時,經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批準,重慶啤酒與綠野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公司向綠野公司轉讓持有的重慶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責任公司100.00%股權和全部債權,雙方確認的轉讓價格約為3000萬元元。
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上述股權轉讓手續已辦理完畢。
無獨有偶。
根據2018年7月18日召開的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決議,作為重慶啤酒下屬控股子公司,重慶嘉釀啤酒有限公司擬以人民幣2350萬元的價格,向柳州閩商投資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柳州山城啤酒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和全部債權,雙方于2018年8月6日辦理移交手續;
截至本2018年上半年財務報表批準報出日,前述股權轉讓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
“重慶啤酒終止經營或是出售的公司,都是持續虧損甚至已經資不抵債,比如永川分公司、黔江分公司、綦江分公司和柳州山城,凈利潤‘清一色’都為負數;若是不加快處置,就會直接拖累重慶啤酒的盈利水平,”上述酒企中層人員告訴《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孫學南,未來啤酒企業必須做大拳頭產品、做深主力市場,對于“拖泥帶水”的子公司或分公司,都必須“快刀斬亂麻”,堅決予以處置,惟其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啤酒行業中立足腳跟,并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浙商證券預計2018年啤酒行業迎來向上契機,重慶啤酒區位優勢明顯,背靠嘉士伯已率先完成產能梳理并持續降本增效,未來有望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