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集團官網近日發布文章稱,集團將清理整頓51家分、子公司,所有清理工作預計將會在2019年全面完成。媒體報道稱,目前已有12家分、子公司進入清理程序,3家子公司進入整合程序。接下來將有6家公司進入清理程序,28家進入清算、注銷程序,并退出2家參股企業。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此次清理消息放出之前,貴州茅臺便在3月組織了8個調研組赴全國各地進行調研,對各分、子公司及參股企業進行全面梳理。除了盈利能力外,茅臺集團此次“瘦身”亦有品牌聚焦的考慮。“長遠來看,這些企業對茅臺品牌透支嚴重,潛在風險大,與集團公司戰略發展規劃不相匹配,不能形成有力的戰略支撐,不利于茅臺集團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茅臺集團稱。業內人士表示,清理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茅臺品牌高端形象,聚焦集團資源,提升集團整體的品牌價值與各細分行業的競爭力。
企業做大了,想不擴張都難;品牌做響了,分公司、子公司便會一擁而上。但是,擴張太猛,未必是好事,不珍愛自己的品牌,肯定要吃大虧。茅臺的做法,短期可能會帶來營業額的下降,但絕對是有長遠目光的一招。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都在呼吁要做好主業,要提升品牌價值,但在發展勢頭迅猛的大勢下,在擴張能帶來營業收入的誘惑下,許多企業忙于外延式并購、忙于數量型產能增長。
一些靠在知名品牌下的子品牌、孫品牌,更難做好。怎么辦?關鍵時刻,企業還是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擴張有度,要珍惜多年形成的品牌價值。特別是處于快速上升期的企業,需要考慮如何保持穩扎穩打的發展戰略,如何把主業做強,如何讓品牌持續增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