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經銷商告訴新京報記者,與2012年的價格上漲不同,今年茅臺酒的熱銷更多來自民間購買需求的拉動。“如果我們穩住價格、打好基礎,將對茅臺營銷網絡服務水平的提升產生正面作用。”
8月1日,茅臺西安經銷商聯合發聲承諾,執行公司規定價格,面向終端保證供應。緊隨其后,北京、福建、湖南、遼寧等20余個省(區、市)的經銷商相繼對外承諾,就穩定茅臺酒市場價格達成了共識。有茅臺經銷商在交流做法時提到,為保證消費者以規定價格喝到茅臺酒,采取了拆整零售、杜絕黃牛吃貨等多項舉措。京東食品采購經理楊葉也提到,為應對黃牛,專門做了兩次設計程序防止炒單。
袁仁國認為茅臺經銷商與茅臺榮辱與共,是推動茅臺銷售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茅臺乃至白酒行業的寶貴財富。
茅臺承諾“不扛奢侈品大旗”
在歷經3年的低谷與調整期后,白酒市場呈現回暖態勢。貴州茅臺作為白酒行業的“龍頭”標桿率先回暖,甚至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面對“饑餓營銷”的質疑,茅臺集團回應稱,不會用“控量”措施調節市場,不考慮提高出廠價,更“不會扛奢侈品大旗”。
據茅臺方面介紹,茅臺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即便規劃產能全部開工建設投產,到2020年其酒基酒總產能仍然只有5.6萬噸左右。因此,茅臺只會盡最大努力滿足市場,不會使用“控量”措施調節市場,不會在本就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加劇供需矛盾。“所以,饑餓營銷、控量保價的問題根本不存在,茅臺也從未想過以此人為制造緊缺、抬高價格。”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分析茅臺“供應荒”的原因時認為,這當中既有茅臺轉型成功的因素,有宏觀經濟增長、消費升級、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及產能不足的因素,也有“炒貨”、“囤積”、“惜售”等投機因素。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崇琳則認為,新一輪漲價潮是市場過度放大了茅臺酒的投資功能,“炒作的勢頭在相當程度上掩蓋了真正的消費需求。”
“如果價格上來了,百姓不買了,市場沒有了,是對茅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最大的傷害。”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表示,下半年茅臺將切實把茅臺市場價格穩住、管好,絕不推高國內白酒價格,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正一堂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茅臺的消費屬性遠大于投資屬性,“所以我覺得目前穩定價格非常重要,這對穩定茅臺的價值基礎非常關鍵。”
市場形勢有了好轉,我們更要“穩”字當先,穩住價格,穩住市場基礎,穩住市場占有率。我們要以大局為重,著眼品牌、著眼長遠、著眼市場,不要推波助瀾炒高茅臺酒市場價格,做傷害消費者、損害廠商信譽、侵害茅臺品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