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為何踏足“金融圈”
銷售疲軟 業內分析500億年度目標遭放棄
貴州上市公司天成控股的一則公告,再度從側面證實了茅臺布局金融租賃業務的事實。天成控股公告顯示,公司擬與貴陽銀行、茅臺集團共同發起成立貴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暫定名)。根據公告的出資比例計算,茅臺集團的股權出資金額約為4億元。
在白酒行業處于持續深度調整期的背景下,連茅臺也低調推展金融租賃,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茅臺也開始布局此前公司沒有涉足的業務?
“近兩年貴州茅臺之所以一邊進行改革組合拳;一邊加大力度布局公司的多元化,其實跟2017年實現千億目標的壓力有很大的關系。”一位長期關注貴州茅臺的業內人士直言。
低調涉足金融租賃
白酒行業的持續低迷,讓茅臺在推出酒類新品的同時,也開始加碼第七大板塊——金融板塊,曲線涉足金融租賃業務。
根據9月18日貴州天成控股公告稱,公司決定參與發起設立貴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占股比例為13%。其中貴陽銀行持有67%的股權;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即茅臺集團)持有20%的股權。
所謂的金融租賃其實是指,由承租人選定所需設備后,由租賃公司(出租人)負責購置,然后交付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租約定期交納租金。其形式是一種以融物代替融資,融物與融資密切相連的信用形式。
記者根據天成控股金融租賃公司擬注冊資本20億元計算,此次貴州銀行出資13.4億元,貴州茅臺出資4億元,天成控股出資2.6億元。若加上此前貴州茅臺擁有貴州銀行約7%的股份,貴州茅臺涉及資金約5億元。
其實這并不是貴州茅臺首次涉足金融領域。據相關資料顯示,此前貴州茅臺已經將金融板塊定位為第七大板塊。最早投資銀行,近年涉足財務公司、基金,計劃進軍保險行業。
資料顯示,在2013年,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成立,茅臺集團為其第二大股東,集團的上市公司貴州茅臺為第一大股東。此外,茅臺投入超5億元涉足基金領域。與建行旗下的建信信托共同組建茅臺建信(貴州)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茅臺支付1.53億元用于成立公司,并投資3.57億元用于發起母基金。
而此前貴州茅臺還是貴陽銀行股東。據貴陽銀行此前IPO預披露顯示,截至去年6月,茅臺集團持股貴陽銀行(發行上市前)2.22%的股份。
另據此前2011年貴州銀行成立之初的數據顯示,貴州茅臺也曾擁有遵義銀行15.27%的股份,是遵義銀行的二股東,自2011年遵義市商業銀行、安順市商業銀行、六盤水商業銀行三家城商行合并為貴州銀行以后,貴州茅臺仍持有貴州銀行7%左右的股份。
對此,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此次貴州茅臺再度曲線布局金融租賃板塊,不但是對公司第七大板塊——金融板塊的拓展,更是對高利潤增長點的強化,而之所以選擇金融租賃板塊,其原因跟提振實體經濟國家的相關政策方略一致。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說,此舉雖然可以讓茅臺此前的閑置資金得以盤活,但由于近兩年金融租賃行業蓬勃發展,涌出了近十倍多的公司,且同質化嚴重,貴州茅臺如何做出特色仍有一定的風險。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國共有39家金融租賃公司,金融租賃行業資產總額達到 1.4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13.4%,近十年來增長了62倍。
千億目標的壓力
資料顯示,2012年初,貴州省提出組建“大茅臺集團”、實現“千億茅臺”的目標,要求茅臺在“十二五”計劃末銷售額達到500億元。“十三五”計劃末收入達到1000億元的目標。
眼看2015年就要到年底,雖然貴州茅臺在業績方面實現了逆勢的增長,這與貴州省要求茅臺在“十二五”計劃末銷售額達到500億元也有一段的距離,而這與“十三五”末實現千億目標相差甚遠。
據貴州茅臺公告稱,2015年中期實現營業收入僅157.79億元,同比增長10.1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88億元,同比增長9.11%;基本每股收益6.91元,同比增長9.11%。
“雖然上半年銷售157.79億已經好于同行,但以2014年的全年收入316億來看,這與2015年計劃銷售額達到500億元仍有一段距離。”上述人士對記者分析說,根據今年茅臺定下年業績增長1%的目標,很顯然茅臺已經放棄了“十二五”銷售業績達500億元的計劃。
雖然如此,但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也分析說,貴州茅臺正在多元化布局,雖然錯過“十二五”,也是在力圖追趕“十三五”的目標,而近期貴州茅臺一系列的開發主業和多元化副業也是最好的證明。
資料顯示,今年3月,此前提出茅臺對系列酒的改革方案已經規劃完成,除了之前已經披露引進戰略投資者和獨自運營之外,對產品結構也實行“一曲、三茅、四醬”的劃分,不同產品之間的銷售區域也有所區別。
在主業方面,茅臺還推出鐵腕護價政策,提出“2015年合同量在10噸及以上的經銷商和專賣店,53度飛天茅臺流通批發價格低于850元/瓶銷售的,一旦查實,將不再續簽2016年合同”,以保主業強勁。而在新酒開發方面,茅臺還推出別具特色的女性酒。
此次再次涉足金融租賃行業,為達到“十二五”目標,快馬加鞭的貴州茅臺能否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