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酒公司從34個品牌277款產品“瘦身”到11個品牌96款產品;習酒公司品牌數量從原有22個品牌320款產品“瘦身”到目前的10個品牌66款產品.
隨著名酒消費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各大名酒企業“瘦身”力度越發顯著。
日前,茅臺集團發布《品牌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其介紹稱截至目前,茅臺品牌已由原來的214個品牌2389款產品減少到現在的59個品牌406款產品。
其中,醬香酒公司從34個品牌277款產品“瘦身”到11個品牌96款產品;習酒公司品牌數量從原有22個品牌320款產品“瘦身”到目前的10個品牌66款產品;技術開發公司品牌數量從原有41個品牌472款產品“瘦身”到目前的10個品牌78款產品;保健酒業公司品牌數量從原有的54個品牌828款產品“瘦身”到現在的10個品牌75款產品;白金酒業公司品牌數量從原有的42個品牌349款產品“瘦身”到現在的7個品牌43款產品;生態農業公司品牌數量目前擬保留7個品牌20款產品;西豐健康產業公司目前保留4個品牌28款產品。此外,循環產投公司原有的6個品牌84款產品目前已全部停止運作。
據了解,上述辦法在今年3月被正式提出,經集團公司第七次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將集中在9月26日到12月31日期間在集團成員及品牌運營商中全面貫徹。而在落實上茅臺集團將會成立品牌管理委員會。而該舉措是為強化茅臺品牌管理工作,提升茅臺品牌整體形象。
今年年初一份名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關于品牌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下稱“通知”)不脛而走。根據該通知記者了解到,茅臺集團大力度壓縮開發品牌數量,要求每家子公司保留的品牌數不超過10個,每個品牌的條碼數不超過10個。此舉也被稱為茅臺“雙十”戰略。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告訴記者,過去茅臺集團下屬的保健酒公司、技術開發公司、習酒公司等均存在品牌較多的現象,而此前這些公司開發各種貼牌產品,旗下很多的品牌產品價格很低卻打著茅臺集團出品,這對茅臺品牌價值會有犧牲和傷害。過去白酒市場未能回暖時,這些低端產品對茅臺業績有一定貢獻,如今行業回暖,茅臺大刀闊斧進行“瘦身”也是能夠理解,不過其阻力亦可想象。
茅臺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茅臺旗下保健酒業公司在集團“雙十”品牌戰略規劃中,除了已經砍掉的40多個品牌和近700款產品外,經銷商的數量也從49家減到15家。淘汰不達標的品牌和一些經銷商,一方面是對資源進行優化,另外一方面也是對優質經銷商的鼓勵。
習酒在9月初就已經宣布暫停新品牌開發業務,并清退年度任務未能達到1000萬的茅臺集團持有品牌。其官網顯示,對于暫停品牌開發是由于白酒行業回暖,品牌集中度提升,特別受到茅臺效益帶動,社會資本量對醬酒的熱衷程度漸高。此時進行品牌“瘦身”旨在考慮未來品牌資產稀缺性和價值感,保證窖藏、金質習酒等核心主品的品質穩定。
記者從茅臺酒廠集團官網看到,該公司黨委委員、總法律顧問劉漢林在8月4日的“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內部品牌管理辦法精神會議“上指出,市場競爭法昭示只有優秀的品牌才會獲得市場認可,才能贏得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茅臺集團對旗下品牌進行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禮,成效顯著,但仍有諸多環節的工作需要理順,茅臺希望通過加強品牌管理,各個子品牌能夠嚴格產品品質、夯實市場基礎、樹立消費口碑、持續健康發展,打造和鞏固講良心、品質好、守信用、守底線的優秀品牌,形成強大的品牌集群,為集團公司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近兩年來,除了茅臺,還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西鳳酒等均在品牌瘦身、條碼管控、核心產品管理等,動作頻頻。
“對于整個中國白酒來說,看到很多紅利助推,在消費升級和新生代的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聚焦’成為各大酒企既定的中長期戰略。從去年的瀘州老窖瘦身、到今年五糧液、再到茅臺的動作,都可以看出名酒企趨勢和方向都是往聚焦方向走。”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當授權太多子品牌的時候,會分散很多注意力,在食品安全上也不是特別能保證。經營風險就會比較大。對于像茅臺這樣的價值型的白酒沒有太多好處。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聚焦’和‘瘦身’是價值型白酒要走的路,尤其是有股市支撐的酒企。從經營方面、產品盈利方面、資本盈利方面都需要這樣做,過去僅是產品思維,現在要疊加資本思維。所以各大酒企的瘦身是必經之路也是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