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上半年,主流酒企大多呈現正增長。洋河股份(002304.SZ)實現營業收入115.3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約13%,凈利潤增長超過14%。不過,洋河追趕的目標五糧液(000858.SZ)表現更為搶眼,在上半年取得較高增長,取得了營業收入增長39.36%、凈利潤增長33.91%的成績。
另外,高端白酒市場回暖明顯,眾多酒企均有較大的漲價動作,而洋河一直采取“小步慢跑”的價格戰略,僅在天之藍等中端產品做了小幅度的漲價,并未跟進一流酒企的漲價熱潮。
旗碩物流咨詢經理苗紅告訴記者,縱觀洋河近年來的動作,一直采取先工廠、再市場的戰略方針,致力于打造全產品線的產品體系。對于洋河來說,雖然產品眾多,但在明星單品集體漲價時,洋河就顯露出其并未有明星級別單品的問題。
“洋河的產品集體漲價不太現實,中端產品難以大幅度上漲,高端本身又不太具備號召力和影響力,所以不敢輕舉妄動,在龍頭酒企爭相漲價時,其優勢也成為了難以跟隨局勢變化的原因所在。”他說。
與此同時,洋河的分銷制度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正是洋河的分銷制度造就了洋河的地位,也有利于其持續發展;但也有人認為洋河存在架空和削弱經銷商的問題,不利于存在未來的高端化發展路線。
不漲價的洋河
2017年上半年,飛天茅臺的價格成為了行業內關注的熱點事件之一,在飛天茅臺價格水漲船高的同時,五糧液也不甘落后,將水晶五糧液的價格再次提升。作為“茅五洋”陣營的洋河股份,在漲價潮流中始終較為低調,在上半年僅僅將天之藍、海之藍等中端產品的零售價格略微提升,并未有大的動作。
根據五糧液和洋河股份的上半年財報對比發現,五糧液的銷售費用約為2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000萬元;洋河的銷售費用與同期相比,增長14.59%,對比約13%的業績增長來看基本持平。
苗紅告訴記者,茅臺已經成為一線酒企和高端白酒的引導者,飛天茅臺的漲價也勢必帶動其他白酒的漲價,以達到跟隨茅臺價格的目的。五糧液上半年銷售費用基本維持不變,但業績雙增,其中不排除價格上揚所帶來的紅利。洋河的上半年業績說明其并未享受到價格上揚的紅利,仍舊是渠道下沉所帶來的利潤增長。
同貴州茅臺、五糧液相比,洋河股份在近幾年逐漸脫穎而出。上述企業和品牌具有深厚的發展歷史和品牌積淀,洋河則是靠著近年來的爆發式增長獲得了現在的成就。在結束高速增長之后,洋河面臨著產品線的再調整。”酒類行業專家蔡學飛認為,雖然洋河有超過千元的手工班,但對比茅臺和五糧液來說,目前還不具備與其競爭的能力。在面對主要銷售產品集中在中端市場的情況下,洋河需要考慮如何將產品逐步向高層次過渡。所以在此輪白酒的漲價之時,洋河選擇沉默,從而也就失去了利潤的上漲。
也有業內人士提到,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白酒行業的漲價風波已經開始醞釀,很多經銷商在預計價格會繼續上漲的情況下,開始不斷地囤貨,這也刺激了一些酒企的增長。“洋河在漲價浪潮中始終給人‘置身事外’的態度,經銷商自然沒有太大的動作和反應,當然,洋河對經銷商高度控制也使得經銷商不會有過多囤貨的現象。”苗紅說。
有經銷商告訴記者,洋河的主流產品利潤空間有限,完全是靠銷量彌補利潤的差距。對于經銷商來說,不漲價意味著利潤的不上漲,雖然洋河在上半年將天之藍等產品的價格略微提升,但也僅僅是個位數的漲幅。
蔡學飛指出,洋河之所以在脫離提價的隊伍,主要是因為洋河的品類眾多,從中端到高端不可能同時漲價。自身高端產品還不具備提價的能力,中端提價空間有限,再加上結束了高速增長階段之后,洋河進入了平穩發展調整的階段,雖然遇到了提價的黃金時段,但洋河仍舊選擇放棄了這一機會。
“洋河奉行的是‘先工廠再市場’的戰略規劃,這也成為了階段性發展的循環方針,目前洋河再次進入了發展工廠的階段,所以市場方面也就選擇了相對的沉默,從而錯過了這次良好的機會。從長遠角度來看,很難說洋河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但就目前態勢來看,洋河錯過了這次漲價的時機,直接造成了業績增長落后于五糧液,兩者的差距再次擴大。”苗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