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啤酒行業實現啤酒產量2457萬千升,同比下降6.2%。在整個啤酒行業景氣度下滑的情況下,燕京啤酒集團通過加強對產品、品牌與機構的調整,提升盈利能力,獲得了資本青睞,兩家QFII機構第二季度大舉3.24億元左右增持燕京啤酒集團。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民族品牌燕京啤酒一枝獨秀,以卓越品質和口味給消費者帶來優質享受。
三大調整推動盈利能力
我國人口持續的老齡化,最近兩年整體經濟形勢的低迷,以及國家對酒駕懲罰的嚴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啤酒的消費,導致我國啤酒行業在近兩年出現整體低迷的情形。但這對于中國的啤酒行業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個機會,行業將從之前的追求量產能力的提升轉變到未來品質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優化。未來啤酒行業的競爭將是從優化產品結構、打破啤酒同質化程度高的局限,實現不同價位、不同風格、格局特色的產品布局。
在整體啤酒市場形勢不佳的情況下,隨著國內居民收入和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啤酒市場消費卻出現了很大的提升空間。市場調查顯示,未來五年高檔啤酒消費量將逐步增長,中國啤酒市場的價格將增長17%,其中,高檔酒占比將達20%。燕京啤酒早在2009年就洞察市場先機,開始進行結構、品牌和產品三大調整,提出以普通酒為基礎,以中檔酒為主突破口,以高檔酒提升品牌價值的調整思路。在2014年,燕京啤酒中高端產品銷量增長高達30%提上,為集團帶來了巨大的利潤收入。在2015年,燕京啤酒繼續提升中高端產品的比重,通過精耕區域市場、調結構來實現內涵式增長。中高端產品增長18.27%,意味著在未來的經濟新常態下,燕京啤酒在新的消費群體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競爭優勢,迎合了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新動向。
業績增長贏得資本青睞
隨著中國啤酒市場日趨飽和,本土啤酒企業經歷過瘋狂跑馬圈地的并購之后,開始往高端領域發力。燕京啤酒提前發力三大調整,積極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擴大中高端產品的占比,從而滿足消費者的更多需求。目前,燕京啤酒已經形成了中檔酒以鮮啤為代表,高檔酒以純生為代表,普通酒以清爽為代表三條明晰的產品線,其中中高端產品占全部產品的4成左右,而白啤在啤酒市場上的異軍突起,獨占鰲頭,更使得燕京在產業結構上“加固、加高、加強”。
率先洞悉市場變化,進行三大調整,讓燕京啤酒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更大的優勢。自2012年開始,燕京中高端產品連續三年實現高速增長,為企業帶來利潤上的增長。201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中高端產品增長18.27%,實現營業收入703,781萬元,實現利潤82,944萬元,同比增長2.13%,實現凈利潤59,788萬元,同比增長2.83%。在整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燕京啤酒的逆勢增長成為中國啤酒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讓集團成為眾多外資關注的香餑餑。資本大舉增持,正是對燕京啤酒品牌價值和未來發展強力看好的一個最佳佐證,同時也體現出燕京啤酒的品牌知名度被市場進一步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