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啤酒要定增,說明什么?業內人士稱,這說明政府對珠江啤酒這一競爭性企業有“活絡”的決心,國有股權有動搖是好事。只有靠市場這只手,其他資本才有可能進來。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珠江啤酒現在的行業地位有所下降。在五大啤酒集團的進攻下,南城競爭趨烈。作為國內尚存不多的二線啤酒企業,珠江啤酒難以獨善其身。今年一季報顯示,珠江啤酒實現營收6.4億元,同比增長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0萬元,同比增長22%。但扣除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只有120萬元,不升反降,同比下滑64%。
眼看昔日納稅大戶如今盈利日漸微薄,廣州市政府終于坐不住了。珠江啤酒,和國內本土及外資啤酒巨頭打了10多年的仗后,終于繼引入百威英博作為二股東后,再次敞開胸懷,海納百川了。
啤酒年銷量112萬噸,同比增長5.02%;目前,國內二線啤酒企業里,有上百萬噸銷量的除了珠啤,還有金星。然而,這一次,正如前文所述。啤酒巨頭依然沒有機會。
先說老搭檔百威英博。作為珠啤集團改制上市的發起人之一,早在2002年,英特布魯(由百威英博實際控制)現金斥資1950萬美元,收購了當時中國第五大啤酒商珠江啤酒24%的股權,以加強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此框架協議確定了兩者未來關系的核心原則,英特布魯初步認購珠啤股份公司24%股份,并將在中國法律允許范圍內擴大其股份。珠江啤酒于2002年發布了招股說明書。
在當時全國啤酒行業有50%的啤酒廠對外引資,普遍在劣勢下被外資收購重組,絕大多數喪失了自有品牌和所有權的情況下,時任珠啤集團董事長楊榮明說,珠啤集團與英特布魯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珠啤與英特布魯變技術合作為資本合作, 但控股方依然是珠啤集團,其背后是廣州市在政府。
英特布魯承諾:(1)英特布魯國際不在廣東省內通過獨資、合資、聯營等方式收購或擁有除公司外的啤酒生產經營企業;(2)在公司成立后,英特布魯國際如在廣東省以外進行并購啤酒生產企業,將優先考慮與公司結成合作伙伴;(3)如英特布魯國際擬轉讓其并購的項目,在公司提出收購要求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轉讓給公司。
事實上,后來由于廣州市上市名額有限,直到2010年8月,珠江啤酒才登陸深交所,英特布魯作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5.62%。
“我們增持珠江啤酒是有時間限制的。即使增持,也沒有這么快。”6月3日,百威英博亞太區一高層人士告訴筆者。
事實上,就外資能否控股珠江啤酒,據傳商務部早有規定,英特布魯不得越紅線。
既然作為珠江啤酒的長期合作伙伴,百威英博都無緣此次增發,更別說之前國際啤酒網盛傳嘉士伯入股珠啤的可能性。嘉士伯已占據西部啤酒市場半壁江山,中國酒業并購圈分析認為,即使沒有百威英博增持股權的優先權在前,商務部反壟斷局也通不過嘉士伯繼重慶啤酒后,再吃下珠江啤酒。
在中國酒業并購圈看來,別說外資進來有門檻,國內本土大鱷燕京啤酒也不可能聯姻珠啤。
華潤雪花有SAB為伴,青島啤酒和珠江啤酒在華南一直是勁敵,且青啤背后也有外資身影。因此,中國酒業并購圈認為,國內五大啤酒巨頭均無緣此次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