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28日),以安徽為大本營的迎駕貢酒登陸上證所,募集資金凈額約8.83億元,主要用于部分普通白酒罐裝生產線實施升級,使其具備中高檔白酒相關生產能力。迎駕貢酒方面預計年新增凈利潤約2.72億元。記者注意到,2014年,作為中高檔白酒的迎駕國賓及生態年份系列酒終端平均價格為256.65元/斤,但成本僅為20.2元/斤;同時,普通白酒代表迎駕糟坊系列酒成本為11.1元/斤,終端平均價格是58.75元/斤。成本相差不過9.1元,但終端平均價格相差197.9元。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坦言,中高檔白酒之所以終端平均價格很高,主要是為了豐厚渠道上相關各方的利潤。
記者致電迎駕貢酒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倪永培,但其手機始終無人接聽,通過手機短信發送的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亦未得到回應。
欲做大中高端市場
據了解,迎駕貢酒與古井貢酒、金種子酒、口子酒并稱徽酒“四朵金花”,一旦口子酒上市成功,四大安徽白酒企業將聚首A股。
迎駕貢酒招股說明書顯示,2012年~2014年,其普通白酒銷量占比均在70%左右,中高檔白酒銷量則占比不足30%。在迎駕貢酒的劃分標準中,出廠價格超過40元/斤的白酒才算中高檔。
然而,對于身處寒冬的白酒行業,當前高端白酒產品正呈現量價齊跌的態勢。為此,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企業逐步實施“腰部產品”發展戰略,力推中低價位白酒,這就加劇了低端白酒市場的競爭。迎駕貢酒2014年的營業收入約為29.59億元,同比下滑14.73%;迎駕貢酒方面也承認,2014年白酒銷售額和銷售量雙雙下滑,主要是高端白酒企業搶占大眾消費市場所致。
此外,2012~2014年,迎駕貢酒的存貨余額分別約為10.05億元、10.68億元和11.82億元;其中,半成品占比逐年提高,分別為49.6%、60.62%和69.44%。對此,迎駕貢酒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公司為提升白酒品質,調整產品結構,逐步將迎駕貢酒由區域性名酒轉變為全國性名酒,從而加大了半成品基酒的貯存,資金占用量較大。
朱丹蓬對記者表示,釀制基酒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陳釀老熟過程,且通常周期愈長,品質愈好,增值潛力愈大。
迎駕貢酒也表示,加大基酒的貯存是為做大中高端白酒業務“搭橋鋪路”。
白酒營銷專家鐵犁告訴記者,迎駕貢酒中高檔產品也主要面向100多元價位為主的商務市場,在安徽等華東市場銷售基礎確實比較好,但如果價格過高的話會受到市場的限制,因為這個價段被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企牢牢把控著。
經銷渠道占比超九成
5月27日,倪永培在迎駕貢酒首次上市答謝酒會上表示,上市之后,公司將傾力打造“國人的迎賓酒”。實際上,迎駕貢酒目前的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內,占到其主營業務收入60%左右;其次是江蘇省,占比在30%上下。
然而,迎駕貢酒方面給自己定下的主要業務經營目標是“產品完成全國化布局”,未來三年內做好全國化營銷網絡建設工作。
數據顯示,迎駕貢酒的銷售仍以經銷渠道為主。2014年,經銷渠道實現的白酒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94.85%,直銷渠道占比不到10%。迎駕貢酒方面稱,這主要是因投入不足,導致直銷渠道銷售收入逐年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迎駕貢酒的中高檔產品售價遠高于成本。數據顯示,迎駕糟坊、迎駕古坊、百年迎駕貢、迎駕之星、迎駕國賓及生態年份系列酒成本分別為2.22萬元/噸、2.73萬元/噸、2.42萬元/噸、2.97萬元/噸和4.04萬元/噸,終端平均價格分別為11.75萬元/噸、17.38萬元/噸、16.89萬元/噸、25.75萬元/噸和51.33萬元/噸。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與茅臺、五糧液不同,迎駕貢酒等二三線品牌白酒的經銷渠道費用占比較高,這也是其中高端產品終端價格遠高于成本的主要原因。“五糧液、茅臺主要是靠品牌拉動,迎駕貢酒等則是要渠道推動。”
朱丹蓬也表示,“區域性酒企在資金上不是很寬裕,在家門口經銷上還不錯,可一旦走向全國,銷售等營銷網絡投入則明顯不足,這也是為何擠破頭也要上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