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陽光暖,釀酒正佳期。
赤水河畔的茅臺集團迎來一年一度醬香酒生產的黃金輪次,一粒粒紅高粱正經歷蒸煮、攤涼、翻造等釀造工序,完成從高粱到佳釀的演變。
距離茅臺鎮300公里外的道真自治縣玉溪鎮巴漁村,一場嬗變也在上演——昔日的千畝撂荒地已悉數種上了高粱苗,在當地群眾的精心伺候弄下,發芽吐綠,生機勃勃。待到豐收時,這里出產的紅高粱,將成為釀造茅臺醬香系列酒的上好原料。村民何權生最近把自家地里的作物全部換種了高粱。他算了筆賬,1畝高粱均產700斤,茅臺保底回收價3元/斤,一畝收入2100元,是過去種傳統作物的3倍!
茅臺集團在道真發展的高粱產業,長勢喜人
同在道真,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一撥撥游客紛至沓來,讓大磏鎮文家壩村開農家樂的龐興輝賺了個盆滿缽滿。“多虧了這些年茅臺幫忙,路好了、水通了、環境變美了,城里人都愿意來這里耍。”龐興輝感觸頗深。
這兩幕,距茅臺集團“牽手”幫扶道真,正好整整5年。
5年,1800多個日夜,茅臺人不忘初心、秉承匠心、保持恒心,下足繡花功夫,把產業鏈條深深“扎進”這片曾經大山阻隔、峽谷橫斷的仡鄉大地,與35萬道真各族人民并肩書寫了精準扶貧的精彩篇章。
初心之道——
牢記茅臺“姓黨”,助力仡鄉巨變
2015年5月13日,在省委省政府大扶貧戰略的部署下,茅臺集團扛起了“幫扶道真就是幫扶一個民族”的重擔。
道真,真道。如何為道真找到一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大道”?
——瞄準攻堅“痛點”“難點”,茅臺集團確定了金融撬動、交通拉動、產業帶動、黨建聯動、人才驅動、教育推動“六動”扶貧模式,全面動員、全員參與,把道真的脫貧與茅臺的發展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茅臺集團60個黨支部幫扶48個貧困村;15名駐村工作隊員、35名支教骨干教師,扎根扶貧一線;五載接力,先后有800多個批次、5000多人次的茅臺人來到道真,“村村都有茅臺人,人人都在促脫貧”成了仡鄉大地上的靚麗風景。
——貼息5000萬元資金幫助道真融資3億元,建設800余公里“小康路”;捐贈4000萬元打造文家壩小康示范村,建設文化廣場、旅游接待中心,實施綜合管網改造、道路建設改造等項目,改變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截至2019年12月,茅臺集團已投入2.72億元資金用于幫扶道真。
茅臺集團助力道真修建的“小康路”,打通脫貧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大山無言,幸福有期。
茅臺、道真攜手攻堅5年間,道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728戶63599人如期“清零”,2019年順利通過貧困縣脫貧退出專項評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78元,行路、吃水、就醫、上學等難題逐步改善……仡鄉道真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匠心之道——
拿出釀酒“工匠精神”,把精準扶貧落到產業鏈上
洛龍鎮,山高坡陡溝深,由北而東與重慶武隆接壤,距道真縣城54公里,公認的全縣最偏遠鄉鎮。
2020年5月13日午后,洛龍鎮五一村依然霧氣升騰。透過霧幕,平整土地的挖掘機若隱若現,隆隆推土聲中,原本崎嶇的地塊正逐漸連片,不日將“變身”孕育致富希望的食用菌示范園。
“100個食用菌大棚還未建好,已經預訂出去了30多個。”五一村村委會副主任姚永超說,茅臺品牌就是有信譽,聽說茅臺來幫扶產業,不光是本村群眾,周邊村的百姓都聞風而動跑來報名。
河口鎮梅江村村民張文柳擁有2個食用菌大棚,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山地發展農業不比平原,難上還要加難!
茅臺幫扶道真,下的是繡花功夫,用的是匠心之道。
作為中國民族品牌的旗幟,茅臺人對“工匠精神”的堅守與傳承,讓茅臺醬香美酒成為飄香世界的中國名片。
緊扣“道真所需、茅臺所能”,茅臺人亦秉持一顆匠心,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道真所需——圍繞正在實施的“菜縣菇鄉”農村產業革命,茅臺集團捐資1290萬元打造三橋鎮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目前已建成237個產業大棚,按照“一戶兩棚”的發展模式,帶動160余戶貧困戶穩定就業,戶均增加純收入5萬余元。今年再支持打造蔬菜種植示范基地20余個。
茅臺集團援建的三橋鎮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
茅臺所能——依托自身優勢,將農民納入白酒產業鏈條,2019年發展茅臺醬香系列酒用高粱1萬余畝,約2610戶9135人受益,戶均增收6780元。2020年計劃發展2萬畝,真正為當地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留下永遠不走的“幫扶工作隊”。
“脫貧地標”茅臺造,“茅臺出品”聚人心。
5年來,在道真的山水之間,茅臺集團幫扶建設的食用菌產業園、蔬菜示范基地、高粱基地等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茅臺幫扶園”。
在茅臺人看來,只有以匠心培植出有規模效益的產業鏈條,才能讓貧困群眾擁有自己站起來的希望、站得穩的支撐。
恒心之道——
脫貧不脫鉤,放眼鄉村振興
春節過后,平模鎮平模社區的馮育群,經常接到浙江樂清服裝廠同事打來的電話。當大家還在為不能正常返工而擔憂時,他卻放棄了外出的心思。
從他家望出去,茅臺幫扶的食用菌產業園建設正如火如荼,馮育群已經預定了2個大棚。他說,按照1個棚一年收入2萬到3萬元的收益來算,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
據了解,道真全縣6萬多外出務工人員,今年春節回來4萬多人。受疫情影響,有1萬余人留在了家里。得益于茅臺脫貧不脫鉤的持續幫扶,道真在面對疫情這道“加試題”時,有信心確保不讓一戶貧困戶返貧。
2020年,茅臺繼續捐贈4000萬元幫扶道真,重點幫助6個村實現“一村一產業”,鞏固好幫扶成果,防止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
茅臺集團援建的文家壩旅游小康示范村
在河口鎮竹林塘村、大磏鎮文家壩村、隆興鎮蓮池村、舊城鎮河西村、平模鎮平模社區,各新建食用菌大棚50個,由村集體經營管理,租賃給農戶種植食用菌,由落戶道真的專業公司提供菌棒、技術服務,并保底收購;玉溪鎮池村村主導產業是鉤藤,擬新建鉤藤加工廠,從事全縣鉤藤產業加工。
大山深處,走來了“茅臺干部”“茅臺老師”,迎來了“茅臺經銷商”“茅臺合作伙伴”……以茅臺之優補道真之短,不僅成為縮短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道真人奮起直追的內生動力。
茅臺駐道真幫扶工作隊隊員在田間地頭給老百姓算“增收賬”
在道真自治縣委書記路斌看來,茅臺給道真帶來的新理念、新觀念,相比物質更具有長遠意義。而道真也希望搭上茅臺這艘“巨艦”,不斷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變輸血為造血,茅臺早已開始謀劃。
當下,茅臺正計劃利用自身品牌優勢,攜手電商推動道真特色農產品“出山”,讓農民坐在家里就能把產品賣往全國各地,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衛東表示,面對“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茅臺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完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盡到茅臺應盡之責。未來,茅臺也將主動作為,勇擔國企責任,履行國企擔當,盡全力為道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茅臺,這一旗幟性品牌,正通過具有茅臺特色的精準扶貧之“道”,在道真這片仡佬族千百年聚居的土地上,描繪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