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業績穩步提升的同時,瀘州老窖銷售費用增速已超過同期營收增長,且2019年銷售費用占營收的比重,顯著高于山西汾酒和洋河股份,位列行業第15名。
一心想回到行業前三的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瀘州老窖),到底還有多遠的路要走?這是擺在投資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最新年報顯示,2019年瀘州老窖實現營業收入158.17億元,同比增長21.15%;實現歸母凈利潤46.42億元,同比增長33.17%;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46.01億元,同比增長32.09%。
從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來看,瀘州老窖分別較上一年下滑4.45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整體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在18家白酒企業中,排名第四。
分產品來看,瀘州老窖以“國窖1573”為主的高檔酒實現營收85.96億元,同比增長34.78%;以“特曲”和“窖齡”為主的中檔酒實現營收37.49億元,同比增長2.01%;以“頭曲”和“二曲”為主的低檔酒實現營收32.71億元,同比增長16.54%。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瀘州老窖高檔酒營收增幅較快,低檔酒次之,中檔酒增幅較小。
以營收占比來看,瀘州老窖高檔酒占營收的比重為54.35%,較上一年增長5.5個百分點;中檔酒占營收的比重為23.70%,較上一年下滑4.45個百分點;低檔酒占營收的比重為20.68%,較上一年下滑0.82個百分點。
可以這樣說,瀘州老窖實現營收的增長有賴于高檔酒占營收比重的不斷提升,而中檔酒和低檔酒則略有下滑。
事實上,據《投資時報》研究員了解,長久以來,瀘州老窖由于子品牌過多、產品線過長被業界詬病,其高峰時,貼牌產品高達7000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近幾年瀘州老窖大量消減貼牌產品,優化企業管理,但其子品牌仍然大量存在,管理混亂問題也一直沒能得到妥善解決。而由于此前大量貼牌產品的惡劣影響,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詬病也一直沒能消除。”
眾所周知,白酒行業的銷售一般采用先款后貨的方式,因而預收賬款往往作為白酒行業的先行指標,在行業上行期時,預收賬款率先恢復增長,在行業下行期時,由于經銷商打款減少,預收賬款率先增速放緩甚至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瀘州老窖2019年的預收賬款為22.44億元,較山西汾酒(600809.SH)28.4億元的預收款少5.96億元,而前者的營收卻比后者多39.37億元。
與此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觀察到,近五年來,瀘州老窖的預收款增速很不穩定,呈現高低相間的走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瀘州老窖的銷售費用為41.86億元,同比增長23.37%,占營收的比重為26.46%,在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5位,顯著高于山西汾酒和洋河股份。
而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瀘州老窖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4.12億元、33.93億元和41.86億元,同比增長56.73%、40.67%和23.37%;同期,該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為20.50%、25.60%和21.15%。很明顯,銷售費用增速均顯著高于營收增速。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瀘州老窖的中低端酒著實沖擊不小。據一季報顯示,瀘州老窖實現營收35.52億元,同比下滑14.79%;實現歸母凈利潤17.07億元,同比增長12.72%;實現經營現金流凈額為-3.16億元,存貨金額為37.75億元,同比增長15.87%。
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報營收增速的下滑與其整體銷量有關,而歸母凈利潤的增長則與其毛利率的提升有一定的關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瀘州老窖也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比如取消國窖1573經典裝和瀘州老窖特曲2—3 月份配額,主動控貨消化渠道庫存,減輕經銷商壓力等。
對于2020年的業績展望,瀘州老窖表示,由于疫情的發展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難以預計準確的量化經營目標,將繼續積極應對經營環境的變化,確保行業排位不下降,力爭縮小與行業前列企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