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芝香白酒價值峰會在山東淄博圓滿落幕,峰會上公布了芝香生產技術、飲用舒適度與健康、芝香六大價值等研究成果。景芝酒業董事長劉全平在峰會上做了“堅定信心、聚力發展、攜手共贏”的主題報告,包含行業分析、市場預判、魯酒振興及高端魯酒等方面,引發行業極大關注。筆者認為,景芝酒業在峰會上公布了魯酒振興的兩件寶,一是差異化的芝麻香,二是龍頭酒企的責任。
差異化的芝香緩解名酒壓頂的魯酒危機
2012年,酒水行業進入調整期,名酒主力產品價格下跌,甚至出現攔腰斬的情況,名酒企業紛紛以“民酒”的身份出現,強調自己的主營方向是“商務消費”,話語權從生產移到流通;2016年,酒水行業漸漸走出調整期,名酒主力產品價格回調,甚至出現一瓶難求的狀況,名酒企業紛紛以“國酒”的身份出現,時常暗示主營目標是“銷售量不增加,銷售額要增加”,話語權從流通轉向生產。
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加速來臨,消費者有能力消費及選擇“更優”的產品,尤其是在競爭相對激烈的山東市場,消費升級出現“跨品牌、跨價格、跨香型”的趨勢。100元到200元選擇洋河海之藍,200元到300元選擇瀘州老窖特曲,300元到400元選擇劍南春水晶劍,400元到700元選擇舍得、水井坊,700元到1000元是國窖1573及水晶盒五糧液,1000元以上是飛天茅臺。這僅僅是100元到1000元的粗略統計,其中還有天之藍、夢之藍、金劍南、紅花郎等及茅臺、五糧液等系列產品。
名酒壓頂,魯酒的價格帶在哪?被名酒企業們用無形的價格枷鎖牢牢困在200元以下,甚至100元以下。100元以下,談何品牌忠誠度,在非根據地市場的動銷完全依賴促銷等營銷手段;100元及200元以上,促銷等營銷手段很難打動目標消費群體,動銷完全依賴于品牌力,換句話說,消費者不買單的核心原因是在心智上不認為魯酒單瓶在100元以上物超所值。
如何說服消費者心智,唯有差異化。濃香正宗、醬香鼻祖不是魯酒,清香王者、綿柔首創亦不是魯酒,唯有芝麻香屬于魯酒。魯酒企業需要為山東消費者乃至全國消費者科普芝麻香的工藝,芝麻香的價值,正宗芝麻香產自哪里,更重要的是擁有芝麻香生產能力的魯酒企業愛惜芝麻香,以“稀缺”、“獨有”等方式培育消費者,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及“愚公移山”的精神,打破名酒價格帶枷鎖,樹立芝麻香的高端形象。
龍頭酒企的責任重樹魯酒振興的信心
莫說魯酒志氣蔫,莫說魯酒膽子小,或許只因缺乏榜樣、帶頭人、首舉義旗者。近十年來,白酒產能依舊穩居全國前三,時常第二,也曾第一;說起銷售,1996年時全國白酒銷售前十強魯酒占據四席,川酒、黔酒也曾登門學習;說起品質,葡萄酒張裕、啤酒青島,哪個不是傲視群雄,換成白酒,景芝是繼茅臺、五糧液、沱牌舍得之后第四家獲得全國質量獎的白酒企業。
人一旦失去信心,進而便會失去勇氣和斗志。做企業也是如此。魯酒企業一旦認為名酒企業現在的成績是名酒榮譽賦予的,生態環境造就的,那便陷入了“陷阱”,再也無法與名酒相抗衡。曾經一英里比賽,職業運動員從未突破過4分鐘,全世界所有的運動專家、生理學家都斷言,一英里4分鐘是人類的極限,不可能有人能突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沒有人能夠一分鐘突破4分鐘。直到有一天,有人通過把一公里分為八個階段,然后綜合體力,終于打破了這個斷言。自此,大批的職業運動員均能突破這個所謂的“生理極限”。
對于魯酒而言,同樣如此。魯酒需要一個過50億的酒企,需要一個過100億的酒企;魯酒需要一款過200元的戰略大單品,魯酒需要一款過500元的戰略大單品。試想一下,這種榜樣的力量。魯酒中一旦出現了過50億的酒企,想必過10億的酒企至少會有三四家,甚至更多;魯酒中一旦出現200元的戰略大單品,想必100元到200元價格帶上會有更多的大單品。
如今景芝酒業愿意站出來承擔龍頭酒企的責任,喊出“中國芝香,一品景芝”、“在山東,喝芝香”等口號,樹立“省酒形象,國酒氣質”的目標。口號與目標并不簡單,不僅承載著景芝百億的夢想,還有魯酒振興的責任。
芝香景芝,魯酒的差異化,路選對了就不怕漫長。龍頭景芝,魯酒振興在于龍頭,敢于擔當責任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