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數據看,珠江啤酒似乎已經走出陰霾。但記者發現,珠江啤酒的主營業務并沒有發生變化,其亮麗的業績主要受益于財務費用大幅下降。
4月21日,珠江啤酒發布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6.41億元,同比增長19.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3.4萬元,同比增長21.50%。而在過去一年,珠江啤酒凈利潤更是暴增46.45%。
從財報數據看,珠江啤酒似乎已經走出陰霾。但記者發現,珠江啤酒的主營業務并沒有發生變化,其亮麗的業績主要受益于財務費用大幅下降。事實上,啤酒行業正迎來近二十年來首個寒冬,去年更是陷入了負增長。
廣州一位長期關注食品飲料行業的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一方面,啤酒本地品牌份額受到外來品牌沖擊的現狀還沒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外圍市場又受到運輸半徑限制難以突破。在增速放緩的局面下,整個啤酒行業將迎來結構性調整,強者逾強,弱者就只能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業績好來源于財務費用減少
一季報顯示,珠江啤酒財務費用為-386萬元,上年同期為488萬元,同比下降194.12%。同時,營業外收入同比增長217.30%,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貼為3157.9萬元。
記者發現,珠江啤酒去年的收入就收益于財務費用的控制。2014年年報顯示,珠江啤酒實現營業收入35.23億元,同比增長5.2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60億元,同比增長46.45%。其中,費用控制方面,由于償還短期借款,珠江啤酒去年財務費用從2013年的6606.7萬元下降至247.4萬元,同比下降96.26%。
4月21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珠江啤酒證券部,工作人員稱財務費用下降是由于公司的銀行借款減少導致利息減少。該人士同時表示,盡管去年行業整體下滑,但珠江啤酒銷量仍有增長。一季度是啤酒銷售淡季,二季度便進入旺季,公司據此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將在0%~30%之間。
但從年報來看,這種增勢對利潤的貢獻極其有限。財報披露,公司去年完成啤酒銷量117萬噸,同比增長5.0%,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分別同比增長5.2%、7.8%,這也導致綜合毛利率下降1.44%。不少行業專家多次指出,珠江啤酒主戰場華南地區受到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等“南下兵團”的擠壓,其他地區的開疆擴土效果也不佳。
啤酒行業的高增長期已過
不僅僅是珠江啤酒,整個啤酒行業正迎來最近二十年來最動蕩的時期。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中國的啤酒業在經過幾年跑馬圈地之后的高增長,如今已漸漸回歸正常。并購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非營利性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在去年已經結束。
可以看到的是,經過慘烈的價格戰廝殺和幾大啤酒集團收購兼并,啤酒行業已形成寡頭競爭的格局。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目前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
記者梳理啤酒類上市公司年報發現,不論是一線龍頭還是二三線區域企業,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重慶啤酒(600132,SH)為例,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3.74%;燕京啤酒(000729,SZ)去年也遭遇首次銷量下滑,全年啤酒銷售量為532萬千升,同比下降6.87%。
“啤酒行業正在從高速成長向成熟期邁進,接下來大企業繼續拼質量、品牌,中小企業則要在夾縫中尋找機遇。”前述券商人士稱,目前國內啤酒產量已經飽和,啤酒企業有向高端化或罐裝化轉戰的策略傾向,整個市場將迎來更白熱化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