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人事調整,維維旗下的枝江酒業和貴州醇幾乎要被遺忘了。“三公禁令”是白酒行業的分水嶺,也是“試金石”。專業做酒的,被打趴下,基本上都站起來了?缃缱鼍频,基本上都完蛋了。中糧、聯想控股、娃哈哈,維維集團,在白酒領域沒有幾個日子好過的。時勢造英雄。白酒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維維沒有抓住,現在更像是垂死掙扎。
《經濟觀察報》在1月8日一篇《多次出擊投資卻不賺錢 維維股份業績過山車的遠慮近憂》的文章中寫的很清楚了,關于白酒的節選如下。在白酒行業這個領域,維維更像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一個投機分子,行業好的時候能賺錢,行業不好的時候,立刻原形畢露了。一個乳業都做不好的企業,你相信它可以做好白酒?
在乳業受挫后的維維股份,一次進軍白酒的機遇,讓其整個公司的重心又一次發生改變。“只聞新人笑、哪見舊人哭。”白酒上花轎,取代當初牛奶的地位。
2006年末,維維股份耗資8000 萬元收購雙溝酒業38.2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08年,又增資3600萬元,持股比例增加至40.6%。此后的2009年,宿遷市政府為整合境內的洋河和雙溝酒業,打造百億白酒產業,花費4億元“贖回”了維維股份所持有的雙溝酒業股權。
這一進一出,維維股份賺到了不少。初步涉足白酒產業的維維,就嘗到“飲酒”甜頭。2008年,維維還成立了維維茗酒坊,打造酒業連鎖渠道。
懷擁雙溝不成,2009年9月,維維又耗資3.48億元收購湖北枝江酒業51%股份。當時,枝江也算在全國小有名氣。維維控股枝江后,委派了枝江酒業總經理張春雷和新的財務總監。
2010年,白酒業已然坐上維維股份營收的頭把交椅,枝江貢獻營收17.78億元,占維維股份總收入的37.31%,實現凈利潤1億元。2010年,維維全資白酒品牌維維川王酒問世。
很快,維維又將擴充白酒版圖的對象定格在了貴州醇上面。2012年6月,維維股份又公告稱,該公司與興義市政府、貴州醇酒廠等簽署投資協議,共同注冊新公司,貴州醇酒廠的全部酒業資產及業務轉移到這家新公司中,新公司注冊資本為7億元,其中維維股份出資3.57億元,占股51%。
不過,和枝江相比,貴州醇當時的利潤并不高。維維股份稱,當時維維入手時,貴州醇已經過了其最輝煌的歲月。枝江酒2011年營業收入20億元,凈利潤1.42億元,貴州醇2011年營業收入僅僅為1.07億元,凈利潤僅為182.02萬元。
對于這筆投資,維維股份仍然入手的預計是,貴州醇有大量基酒,其未來所能創造的價值遠超其購入的價格。對于維維來說,除了貴州醇當時走下坡路的實況,這家公司在文化整合上也是一大難題。
這筆交易的消息傳出時,維維的股價也經歷著過山車般的待遇。報道稱,2011年12月,維維股份就介入與貴州醇的談判。次年1月6日,維維股份股價曾下探至3.62元的低點,7月12日,維維股份報收10.26元,最高漲幅已經達到183%。隨著7月12日維維股份正式宣布完成對貴州醇酒廠的整體收購,利好出盡的維維股份價格一路下跌,到7月26日收盤,收于8.10元,已經跌去20%。
市場擔心的是,貴州醇整合的時間與結果的不確定性。至今,貴州醇仍然沒有給上市公司貢獻多大盈利。
回顧維維股份與白酒業務的機緣。彼時,正遭遇豆奶粉增長天花板、進軍乳業又不如意的維維股份,一直試圖尋找一個打破其利潤率瓶頸的金手指,而雙溝與枝江中,維維也確實賺到了錢。
不過,那一時期也是白酒瘋漲的風口,高峰期中國一年喝掉1400億噸白酒。只是,后來的行業走勢,又一次超出了維維的預期。入手不久,即遭遇“八項規定”。如今,一年中國的白酒消耗量下降為數百噸。
2013年,維維卻增持枝江酒業20%股份,達到控股比例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