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并購上動作頻頻的五糧液,接連拿下河北、河南地方酒企之后正在加速向更廣范圍攻城略地。按照該公司并購操盤手、五糧液對外合作部部長劉國強的介紹,該公司目前正有相關項目在談,搶資源成為該公司加碼并購的主因。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合格的酒企資源有限,在這一輪并購搶羹潮中,企業們除了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外,還將面對企業間理念融合的多重挑戰。
提速并購搶資源
對于五糧液來說,此前在河北、河南的并購更像是試水,接下來五糧液的并購將會更加看重全國戰略布局的展開,這是劉國強日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的。
劉國強進而介紹,目前有并購項目在談,至于具體的項目他并未做出過多說明。不過他強調,該公司的并購將加快,主因是并購資源有限,“下一步要向全國布局,現在能進入我們眼簾、可供選擇的不到100家”。劉國強說。
據了解,目前有許可證的白酒企業有88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200多家。2012年后,經歷過兩年的調整之后,對于今年的酒業形勢,白酒營銷專家晉玉峰預判,二三線品牌可能會更困難。
在此背景下,很多酒企的觀點與華澤集團董事長吳向東近期在接受采訪時所稱相似,經過調整,白酒行業已經處于底部區域,迎來了并購的合適時機。從近日來的動態看,這一輪爭搶并購資源的企業,不僅有五糧液等大佬,還包括一些體量較小的地方酒企,后者則開啟了“眾籌”模式走并購之路。剛成立不久的國內第一家白酒并購基金,其牽頭者正是一家山東酒企——浮來春。
不僅是酒企,業外資本對于白酒業同樣頗具熱情。去年,隨著中國華孚將整體并入中糧集團,酒鬼酒成為中糧集團“玄孫”公司。中糧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公司目前還在關注相關的白酒并購機會。另一家綜合產業巨頭復星集團,則是被傳盯上了沱牌舍得。“目前小酒廠普遍效益不好、銀行債務高、資金壓力大,估值較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將有更多企業在并購上有所動作。”一白姓業內人士表示,可見,在資源有限、諸多資本追捧之下,這場搶羹戰勢必將較為激烈。
并購謀轉向
在行業轉入低谷后,五糧液屬于行業內并購動作最為頻繁的酒企。2013年8月,五糧液與合作方簽署《關于出資設立河北永不分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資協議》,新設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五糧液以自有資金出資2.55億元,持股51%;去年7月7日,五糧液再出資2.55億元,與合作方簽署協議,直接及間接持有河南五谷春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約51%股份。
“五糧液走并購之路,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開始選擇的標的體量較小,主要抱著嘗試的態度,以尋找經驗,如果實在不行,還可以掉頭。”劉國強說。他另強調,以后該公司并購標的選擇條件肯定不一樣,充滿了對大型企業的興趣。“投資并購一個億的企業,難度、精力、人力、物力差不多。”在此,他還戲稱,“我做夢都想把茅臺給并購了”。
五糧液之所以在并購上如此積極,背后的意圖頗多,根據該公司此前披露,五糧液并購地方品牌主要原因基于:一是行業集中程度不高,并購可以搶占市場份額;二是輸出該公司基酒,打造系列酒區域品牌;三是綜合被并購企業的優勢資源,拓展區域市場。
并購并非易事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搶市還是加碼中低端,這場酒業并購戰,其挑戰并非只有激烈的競爭。“白酒行業整合是大趨勢,但鑒于地域、工藝等因素,白酒質量的一體化標準較難,環境因素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大,再加之地方政府對當地酒廠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白酒行業大整合時代到來的具體時間難以預測。”五糧液稱。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何勇在談及中國啤酒業并購擴張的啟示時表示,中國啤酒第一輪業外資本進來,大部分失敗。和業外資本初入白酒命運相似,撤資或轉讓,也有少數倒閉,原因是經營理念和觀念存在差異。
五糧液同行業間的并購,同樣面臨上述問題。劉國強說,對企業并購后,整合過程中需要解決理念、團隊等多方面融合的問題。其中關于理念的融合是最關鍵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大股東和二股東之間要達成共識,其后還要向員工進行培訓,完成其理念上的轉變。這個問題沒有處理好,經營思路就會混亂,內部矛盾就會凸顯。”劉國強說。在團隊融合方面,五糧液的經驗是,向被并購公司派三個人:董事長、財務總監、技術總工,主要負責管理經營方向、資產安全、品牌品質安全。
另外,晉玉峰分析,行業內的企業目前有資格有實力進行并購的,有不少是國有控股企業,他們能否并購,有時候不取決于自己,“可能還受制于體制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