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間,珠江啤酒(002461.SZ)公開了2018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0.39億元,同比增長7%左右;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66億元,和2017年1.85億元相比,增幅在98%左右。
對此,珠江啤酒方面表示,2018年,公司完成啤酒銷量123.96萬噸,同比增長2.45%;營業收入首次突破40億元,創歷史新高。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穩定“三線”產品,形成“3+N”的產品組合,不斷增強產品結構層次性、互補性,促進消費提檔升級。”珠江啤酒方面指出,公司以珠江純生為利潤增長點,以珠江0度為規模拓展點,以雪堡、精釀、原漿等高端特色差異化產品為效益突破點,產品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不過,《五谷財經》注意到,2018年,珠江啤酒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合計約為2.34億元,換言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珠江啤酒的凈利潤將大幅縮水。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公告顯示,2018年,珠江啤酒來自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和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分別貢獻0.65億、0.89億和1.45億元,減去所得稅影響額等,正好就是2.34億元。
據悉,珠江啤酒主營業務為啤酒生產銷售以及啤酒文化產業,中國啤酒行業近年增速放緩,龍頭企業都未能獨善其身。
2018年,啤酒行業競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消費升級進一步加深,就連華潤啤酒的盈利水平都在下滑之中。
公告顯示,2018年,華潤啤酒實現營業額約為318.67億元,按年增長7.2%;股東應占綜合溢利約為9.77億元,按年下降16.9%。
同時,受到東北市場容量下滑及競爭的影響,加上局部市場因為產品漲價造成銷量減少,2018年,華潤啤酒的啤酒銷量較2017年下降4.5%,至約1128.5萬千升。
“2018年,華潤啤酒的業績真的不算好,不僅利潤繼續下滑,而且,啤酒銷量也在萎縮,這起碼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一位證券從業人士告訴《五谷財經》,2018年,世界杯熱火上映,在這樣的年份里,華潤啤酒都未能保證利潤和銷量增長,未來發展不是很樂觀。
不過,與華潤啤酒銷售增長一樣,2018年,珠江啤酒的啤酒銷售金額約為38.65億元,也同比增長6.75%左右。
從收入構成上來看,珠江啤酒95%左右的收入來自啤酒銷售,對此,珠江啤酒方面指出,2018年,公司凝心聚力,聚焦主業,發力供給端改革。
雖然華潤啤酒的啤酒銷量呈現萎縮勢頭,但是,珠江啤酒不僅收入逆勢增長,而且,啤酒銷量也出現微增態勢。
數據顯示,2018年,珠江啤酒完成銷量123.96萬噸,同比增長2.45%,其中第一品牌銷量完成16.37萬噸,同比增長3.27%。
惠州、東莞、佛山等9個大區和東南事業部超額完成任務,廣東市場占有率達31.60%,其中珠三角區域市場占有率36.70%,提升2.9個百分點;
佛山、東莞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3.50%、43.90%,分別提升3.8和3.6個百分點。
對此,珠江啤酒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集中資源開拓生產廠所在地市場和優勢市場,實現核心區域穩中有進。
除了優勢市場穩中有升,薄弱市場也成效初顯!
公告顯示,珠江啤酒北方事業部推進河南市場、夜場渠道由客戶主導向廠家主導轉變,分別實現銷量同比增長49%、24%。
西南事業部加快產品轉型,推出棕色瓶裝純生1997,實現純生系列產品銷量同比增長5.50%,珠江0度罐裝產品實現銷量同比增長16%;
并對粵西、湖南等薄弱市場開展“深調研”,對癥下藥,在粵西市場加強鄉鎮渠道管理和服務;
湖南市場引進珠三角核心客戶,加快郴州、長沙、邵陽等市場開拓步伐,實現銷量同比增長5.30%。
對此,珠江啤酒方面指出,以廠家為主或客戶為主并舉,推進深度分銷模式,市場終端掌控能力不斷增強。
不過,引起投資者警惕的是,2018年,珠江啤酒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4.3億元,和2017年4.95億元相比,下滑13%以上。
2016年,珠江啤酒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超過10億元,也就是說,這個主要財務指標在持續萎縮之中。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副教授朱蕾直言,經營現金流比經營利潤更具真實性,因為經營利潤往往可以更方便地通過虛增應計項目利潤進行粉飾或者造假。
“珠江啤酒的整體收入和啤酒銷量都在增長之中,這在萎靡不振的啤酒行業之中,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值得肯定,”上述證券從業人士告訴《五谷財經》,但是,珠江啤酒的盈利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依靠非經常性損益不是長久之計,而且,管理團隊也應該注重經營現金管理工作,惟其如此,才能實現業績均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