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4天,兩大白酒巨頭相繼公布年報。
3月24日,白酒龍頭貴州茅臺的成績單出爐。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327億元和155億元,分別增長3.44%和1%。3月28日,白酒大王五糧液公布2015年年報,五糧液去年實現營收217億元。盡管比貴州茅臺整整少了100億元,但在剛結束的全國春季糖酒會上,五糧液董事長劉中國在投資者說明會上提出,到2020年,五糧液的銷售收入要達550億元。
但與世界頭號烈酒巨頭帝亞吉歐相比尚有差距。帝亞吉歐公司發布的財報稱,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6個月內,公司凈銷售額下降5%至56.1億英鎊,但有機凈銷售額(排除并購自然增長部分)增長了1.8%。在2015財年(2014年7月-2015年6月)報告期內,該公司全球有機凈銷售額達108億英鎊(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貴州茅臺提出鞏固和提升茅臺酒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打造世界級企業,在銷售規模上有待提升。
系列酒占比太小“茅臺酒今年的銷售勢頭特別好,有的地方都賣斷貨,過完一年再看效果。”在3月19日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開幕式上,李保芳對記者笑言,從貴州省經信委主任位置調任茅臺集團半年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茅臺鎮,幾乎沒有回過家,“周末也不休息。”
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元旦節以來,貴州茅臺迎來“開門紅”,產品銷量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54%和70%。
“供給側改革的本質是企業競爭力。別的企業東西賣不出去,你賣得出去,那就是競爭力。”李保芳說,茅臺酒的銷量就是證明。
“但茅臺不代表整個行業。”他認為,應該用一種理性的態度來看待白酒行業,而不是用“寒冬”、“抄底”、“復蘇”字眼。“有一批中小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死掉,這是不是復蘇?”
“所以,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茅臺集團去年沒有再擴產。”李保芳說。記者獲悉,去年,貴州茅臺的茅臺酒和系列酒基酒生產首次同比減少,為5萬噸。財報顯示,2014年,該公司的白酒基酒產量為5.87萬噸,同比增長11.9%。
增長絕大部分靠茅臺酒的貴州茅臺增速放緩后,不得不向系列酒要規模和利潤。
系列酒是指除低度、高度茅臺酒以外,貴州茅臺生產的所有白酒,包括茅臺王子酒、迎賓酒、漢醬、仁酒,以及去年下半年陸續投放市場的“一曲三茅”:貴州大曲、賴茅、王茅、華茅等醬香型系列白酒。
在白酒黃金十年的高峰期,貴州茅臺的系列酒曾一度實現過同比70%以上的增長,2012年銷售20多億元。但隨著行業三年的深度調整,其系列酒如過山車,2014年銷售收入掉到9億元。
去年,茅臺系列酒開始恢復性增長,實現了11億元的營業收入。但對如此結果,新任總經理李保芳顯然并不滿意。
按照茅臺集團的規劃,“十三五”期間,系列酒要實現60億元的銷售目標。
3月19日,李保芳就曾說:“10天后,茅臺系列酒會有大動作!”果然,10天后貴州茅臺醬香系列酒營銷工作會如期召開。李保芳提到的大動作揭底:貴州茅臺擬加大投入6億元,要求今年系列酒的銷售收入重上20億元,力爭25億元。
3月28日,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曾祥彬在電話里對記者說:“目前,王子酒和迎賓酒的銷售收入占了系列酒一半以上。系列酒要在培養新的醬香型白酒消費群和打造區域重點品牌上有所突破。”
走出去尚待突破
茅臺集團要做大達到千億銷售目標,光靠國內發力不夠。
“現在,茅臺集團相當重視開拓國外市場。”李保芳說,走出去消化部分白酒產能,對國內市場是一個補充。
“今年我們對海外市場下了目標,銷售量和銷售額都有指標要求,具體由茅臺集團進出口公司負責。”他說。
年報顯示,去年,貴州茅臺在國外的營業收入為16億元,在整個營收的占比不到5%。
在走出去的路徑選擇上,李保芳坦承,茅臺集團還在探索。他說,目前,白酒走出去主要是東南亞國家和歐美的華人圈子。國家正大力發展的“一帶一路”大有機會,但沿岸不少是伊斯蘭教國家,不喝白酒,只有東歐能接受白酒。
他介紹說,在非洲,茅臺集團看能否通過當地政府的支持,開拓當地市場。茅臺集團曾通過中鐵集團在坦桑尼亞修建鐵路等基建項目,為國家總統及夫人定制過茅臺酒,受到對方喜愛和珍藏。顯然,李保芳希望在短時間內能夠“做實”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
那么,走出去靠單打獨斗還是集體出航?李保芳把目光放在了白酒大省間的區域合作上。他坦言:“區域合作有什么不好?這是大勢所趨,擋都擋不住。”
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出“中國白酒金三角”的重大戰略部署,四川向貴州搖曳橄欖枝,但兩省合作進展緩慢。今年,李保芳率70余人的代表團參加酒博會,明確回應將協力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
“兩省名酒企業的合作將加速推進中國白酒登上世界舞臺,加速孵化出如法國波爾多一樣的世界頂級酒類區域品牌。”四川省白酒金三角推進辦相關負責人在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