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沱牌舍得有12萬噸15年以上的基酒,價值不菲!”近日,社交平臺上的一則消息觸動了不少投資者的神經。事實上,此前關于沱牌舍得擁有巨量基酒存貨的傳聞不絕于耳,上述傳言是否屬實?上市公司基酒存量又將帶來怎樣的價值重估?
“世紀酒庫”藏寶?
日前,有知名投資者在網絡上爆料,據傳沱牌舍得有12萬噸15年以上的基酒,其中儲存20年以上的基酒達到8萬多噸,“你現在拿這些基酒去江湖上吹牛,沒人敢吱聲。”
據了解,白酒不能在釀制完成后馬上銷售,需要放置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可能長達數年,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勾兌,或者出廠。通俗來說,基酒是在放置完以后繼續保存以供勾兌制作年份酒的一種半成品。
投資者之所以關注白酒企業的基酒存量,一是基酒由糧食釀成,近年來糧食成本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公司擁有基酒的量比較大,意味著公司能較好鎖定成本;二是白酒一般不隨時間流逝而失去價值,如果基酒保存的年份足夠長,那么它同時又具備了年份酒的概念。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今年2月底開始,沱牌舍得直拉大陽線,目前階段漲幅高達24%,或許也是巨量基酒存貨帶來的價值重估。那么,沱牌舍得知否如外界所言、坐擁不菲基酒?記者注意到,2013年,一家白酒行業媒體曾報道,沱牌舍得建有一個“世紀酒庫”,而酒庫擁有被譽為“美酒紫砂壺”的宜興陶壇12萬個,總貯酒能力達20萬噸。
昨日上午,記者致電沱牌舍得證券部,內部人士表示,“確實有這么一回事,年報里已經有披露。”對于記者“這些基酒存量是否高于絕大多數白酒公司”的疑問,該人士給出了肯定的答復,“應該是”。
強中更有強中手
記者查閱沱牌舍得2016年年報,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半成品酒(含基礎酒)為12.9萬千升,存貨分類中自制半成品的期末賬面余額為19.7億元,期初賬面余額為19.03億元。
記者注意到,這是公司首次在財報中披露半成品酒存量的具體數字,在記者所統計的白酒上市公司中,也是唯一一家披露的,其他上市公司僅披露自制半成品的賬面價值。比如,瀘州老窖2015年自制半成品期末賬面余額為14.9億元,山西汾酒這一數字為12.2億元。
白酒評論員孫延元對記者表示,白酒公司擁有比較多的基酒,確實有一定的價值和賣點,但這并不必然與業績和股價的爆發劃等號。
他指出,對于白酒龍頭企業來說,這樣的基酒價值并不稀罕。目前貴州茅臺、五糧液并未披露2016年年報,從2015年年報來看,貴州茅臺自制半成品期末賬面余額為138.5億元。根據茅臺近些年披露每年生產基酒和生產成品消耗基酒的數據,業內人士大致推算出:從2011年到2015年末,茅臺基酒庫存總量累計增加11萬噸。至于五糧液,2015年存貨中的自制半成品期末賬面余額為66億元,也遠遠高于沱牌舍得。
“雖然擁有數量可觀的基酒,但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沱牌舍得的品牌價值和營銷手段并不算拔尖,這也導致它的產能甚至不飽和”,孫延元稱。財報顯示,2016年公司總部生產設計產能為4.3萬千升,實際產能為2.6萬千升。
至于近期股票上漲的真正原因,記者接觸的北京研究員分析,主要是因為公司去年調整產品結構、精細化營銷,中高檔酒銷售增長比較快。另外,公司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民企天洋控股對上市公司控股比例將達到41.54%,較之前的29.85%大幅增加。天洋如果后續激勵措施得力,公司可能會激發出比較大的活力。
“基酒存量雖說是個寶,卻是產品滯銷留下的產物,大家沒必要夸大它的價值”,上述研究員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