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之后,保健酒幾乎遭遇滅頂之災,不少企業都元氣大傷,但是,作為保健酒這個細分領域的老大,“精明”的勁牌一直試圖借助“科技創新”為自己的保健酒披上了華麗的外衣,從而扭轉外界對于保健酒“雜亂差”的刻板印象。
舉個例子,勁牌在社會責任報告之中宣稱,公司繼近年與全球權威認證機構查爾斯河實驗室合作的同時,2017年,勁牌公司又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完成了毛鋪苦蕎酒對急性酒精性肝損傷輔助保護作用第一階段的研究,為勁牌產品安全性、穩定性背書。
對此,一位醫藥企業的中層人士《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勁牌自己也說的很直白,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主要就是為其產品背書,實際上,國內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合作的企業不止勁牌一家,早在2014年,飛鶴乳業就做了,當時,也是為其產品做背書。
“由于國內民眾崇洋,不少中國企業就投其所好,與國外科研院所合作,雖然也能在科研上做出一定成果,但是,更多地還是為了營銷宣傳;不信的話,你們就認真地研究一下那些科研成果,很多都是經不起推敲;像雅培這樣真正的外資企業,一個產品的一個原料進行調整,起碼也要進行5年左右的臨床研究,但國內企業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一兩年甚至幾個月就有成果了,你們信嗎?”
當然了,勁牌還有一個痛!
幾年之前,就有媒體曝光勁牌旗下保健食品涉嫌未批先產和銷售,當地證實勁牌存在違法生產、銷售的情況,公司也承認未獲批,但又堅稱“產品沒有問題”。新華網等主流媒體也紛紛予以跟進報道。
然而,面對保健品為何未經批準就開始銷售的追問,勁牌相關負責人竟以“你知道的比我還多”來搪塞。
該事件也成為勁牌發展史上的最大陰霾,為了扭轉社會形象,勁牌更加重視公益活動,并宣稱,自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以來,至今已累計投入達15億余元。
在業界看來,與其他企業一樣,勁牌如此為之,主要就是為了改善企業形象,但是,作為保健酒這個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勁牌還是應該在規范行業發展上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因為對消費者負責才是食品企業的第一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