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酒業家記者了解,白云邊酒業2014實現銷售40.69億元,比2013年實現的銷售額48.10億元要少7億多,2014年白云邊全年上交稅金7.08億元,比上年增加4000萬元。在近幾年眾多酒企報出的成績單中,白云邊可謂一直是區域白酒品牌的“優等生”,甚至超過了一些全國性品牌。
但從縱向來看,白云邊2014銷售比2013年有所下降,未能實現2014年初提出的確保全年52億的銷售目標,其提出的2015年的銷售目標42億元也相對保守,是韜光養晦,還是后勁不足?
白云邊:區域酒企“優等生”代表
1月17日,松滋市委、市政府與白云邊酒業召開座談會。會上,白云邊酒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梅林介紹,2014年,在中國白酒行業整體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白云邊酒業實現銷售40.69億元,穩住了40個億。全年上交稅金7.08億元,比上年增加4000萬元,實現了穩中有增。在項目建設上,白云邊2萬噸基酒擴能改造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年新增基酒產能7000噸,實現了產能再翻番。
橫向來看,白云邊的2014年終答卷羨煞旁人。一直以來,白云邊堪稱“優等生”,面對行業調整期普遍低迷的大環境,白云邊的成績頗為穩定。
北京海納方舟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咸遜認為,白云邊的穩定并不意外。“白云邊的穩定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產品,做得很好,打造了許多暢銷的單品,另外市場基礎做得很扎實,培育了一批樣板市場,比如武漢、豫南等區域。”
據白云邊相關負責人介紹,定價400元左右的白云邊20年陳釀雖然定位高端,銷售情況也不錯,2014年單品銷售額達到5億元。
2014銷售下滑 “優等生”后勁不足?
作為一個區域品牌,白云邊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但從縱向對比來看,2011年至2014年,白云邊經歷了爬坡、登頂、回落的過程。
據酒業家查詢,2011年,白云邊實現銷售收入32.61億元,全年上交稅金3.68億元;2012年,白云邊白酒主業實現開票發貨額40.9億元,上交稅金4.6億元,與上年比雙雙增長28%;2013年白云邊酒業實現銷售額48.10億元,比上年增長17.42%,全年上交稅金6.66億元,較上年增長44.76%,增長絕對額超過2億元;2014實現銷售40.69億元,全年上交稅金7.08億元,比上年增加4000萬元。
面對行業現實情況,白云邊提出2015年實現銷售42億元,上交稅金7億元,保持生產經營的穩定增長、穩健發展的計劃。針對此舉,也有人質疑,作為區域品牌優等生之一的白云邊是在韜光養晦,還是發展后勁不足呢?
針對營收數據滑落的現象,白云邊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數字上看起來有所下滑,但市場情況還比較樂觀。“2014年的銷售統計沒有趕上春節促銷期,體現在數字上,銷售收入就變少。但去年白酒行業市場整體萎縮30%,白云邊市場萎縮10%左右,相比來說,我們的市場狀況還是較好的。”
白云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白云邊一直重視渠道建設和市場基礎的打造,尤其是在政務消費、團購渠道等萎縮的前提下,更注重對個人消費市場的挖掘。2015年,白云邊會繼續在渠道下沉上下功夫,進一步下沉到鄉鎮市場。
在正一堂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看來,過去白云邊集中發展百元價格帶,競爭對手不多,但隨著調整的深入,湖北省的其他企業,比如稻花香、枝江等都加強了對百元價格帶的投入力度,另外,全國性名酒品牌也不斷發力民酒市場,以前是錯位競爭,現在在同一價格帶“肉搏”,進入競爭性增長,上下擠壓之下,白云邊的增長必定會放緩。
楊光表示,這種同一個價格帶內的“貼身肉搏”將會成為2015年的潮流,沒有做好充分競爭準備的企業將會被淘汰,白云邊可能沒有預料到統一價格帶的競爭變得如此激烈,另一方面品牌粘性做得不夠,某些區域市場的價格管理出現了松動,經銷商的利潤受到擠壓,所以造成小幅下滑,但長久來看,白云邊還會增長。
“因為長時間的市場積累,白云邊形成了一批核心消費者和核心終端,應對這種情況還不算困難。”楊光建議白云邊下一步要把價格穩定住,挺起來,保證渠道利益,多與消費者互動,利用多年積累的口碑,進一步擴大粉絲效應,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酒業家獨家評論:
白云邊的這份成績單,首先充分證明了目前白酒行業壓力巨大,即便是白云邊這種區域市場相當扎實的企業,通過不懈努力依然有小幅度下滑。
其次,從白云邊2015年的目標來看,廠家認為2015年市場依然嚴峻,幾乎持平的年度目標也急需要白云邊付出努力甚至代價。目前,白云邊在湖北市場,在某些價格帶有絕對優勢,但是其競品也顯示出了相當強的對抗性,比如稻花香,古隆中,以及名酒的中低價位產品。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白云邊也必須要面對產品周期的問題,其主力產品面臨產品升級和更新的問題。行業調整期,所有的產品都面臨大考,白云邊這類曾經的優等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