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以下簡稱“蘇超”)以其獨特魅力席卷全國,掀起了一場現象級全民狂歡。在這場熱潮中,今世緣推出的“蘇超城市小酒”(以下簡稱“蘇超小酒”)意外成為焦點。該酒通過融合江蘇十三市地標、球隊配色與城市精神,精準擊中了球迷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點,讓“看球必開蘇超酒”成為一種消費新潮流。
其實,在蘇超小酒走紅的同時,其它酒企亦加速了對小酒賽道的布局。酒鬼酒在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將分步啟動低端、低度、小酒“兩低一小”產品戰略;水井坊在公開平臺表示,在線上和新零售渠道試點推出小包裝規格產品;洋河與京東聯合推出了211毫升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
各大酒企的集體動向,將行業聚光燈打向了小酒賽道——在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小酒這門“小生意”能否承載起“大期望”?
雙核驅動,蘇超小酒爆紅的深層邏輯
蘇超賽場上,“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口號,詼諧地道出了江蘇十三市之間獨特而微妙的地域情結。作為蘇酒板塊龍頭酒企與蘇超整體贊助商中唯一白酒品牌,今世緣敏銳捕捉到這一社會情緒,以“緣結蘇超”為核心理念,順勢推出蘇超小酒系列,掀起一股融合地域自豪感與足球熱情的文化消費新風尚。
綜合來看,蘇超小酒的爆火并非偶然,其背后有兩大核心驅動力精準發力。
一方面,蘇超小酒精準化身為城市認同的精神載體,深刻契合了情感消費的趨勢。在產品設計上,每款小酒深度融合城市精神、地標建筑、足球元素,并巧妙汲取對應球隊的隊徽配色,堪稱一握在手的“江蘇文化微縮景觀”。例如,南京版瓶身上,“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的城市精神環繞著紫峰大廈的現代輪廓;蘇州版則以東方之門與現代傳媒廣場的流暢線條,勾勒出“崇文睿智、開放包容”的城市氣韻。
這些匠心設計,堪稱“體育+文化+白酒”深度跨界融合的典范。它精準串聯起三個核心情感維度:城市榮譽感、足球激情與酒緣文化,使產品成功構建了深層次的情感與精神共鳴點。每一位江蘇消費者,都能在對應城市的專屬小酒瓶上,直觀地‘看見’并強烈認同自己城市的核心價值與精神圖騰。消費者喝下的不止是一杯酒,更是對本土文化身份認同的一次“輕量化”情感消費與價值表達。
“看球飲酒時,喝下去的是酒,升騰起來的是家鄉的自豪感。”江蘇球迷們的這句感慨,正是蘇超小酒獨特價值的最佳注腳。
另一方面,精準營銷的強勢賦能功不可沒。在線上,今世緣推出了“拆盲盒贏蘇超文創酒”互動游戲、聯合媒體直播賽事、打造《主播說蘇超》特色欄目,并借力抖音KOC創作,同步傳遞濃烈的地域情感與品牌價值;在線下,則在各地音樂餐吧舉辦“球迷狂歡節”,推出“勝利時刻開國緣”等主題營銷,將白酒消費與勝利歡慶、好友共聚等情感訴求深度綁定,持續烙印消費場景記憶。
與此同時,今世緣還冠名了家鄉球隊淮安足球隊,通過場內巨型廣告、企業方陣展示、多元活動聯動實現了全方位曝光。尤其在淮安隊主場比賽期間,創新推出“酒旅體”融合營銷——球迷可憑身份證或球賽門票免費參觀今世緣旅游景區,從而完美打造了“觀賽激情-品酒體驗-文化歸屬”的情感消費閉環。這些環環相扣的舉措,形成了強大的營銷勢能,精準觸達目標客群。
數據顯示,蘇超聯賽單場觀賽人次超50萬,今世緣品牌曝光量突破10億次。而蘇超小酒的迅速走紅,無疑是今世緣洞察并滿足消費者情感消費趨勢的主動創新與成功突破,印證了“文化共鳴力”與“場景創造力”是俘獲目標客群的不二法門。另外,在蘇超期間,今世緣主力產品國緣V3在省內核心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0%,亦佐證了這一點。
客觀地說,蘇超小酒的價值遠不止于銷售本身,它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今世緣品牌價值的升維。從高溝酒廠到今世緣酒業,再到以“緣”文化突圍市場、穩居白酒上市公司TOP7陣營,今世緣走出了一條“以文化為魂,以情感為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此次借助蘇超及蘇超小酒,今世緣不僅將“緣文化”的邊界拓展至“奮斗之緣”“城市之緣”,更精準傳遞了“成大事,必有緣”的品牌主張。這不僅強化了品牌與城市精神的深度契合、與奮斗群像的深度共鳴,更高效構建起更具廣度覆蓋和深度滲透的“全域情感聯結”體系。
尤為重要的是,審視今世緣的發展底色——其省內營收早已超過百億、成為比肩洋河的存在,這一現實更凸顯出其與蘇超合作的戰略價值。通過攜手蘇超,今世緣不僅可以將賽事匯聚的巨大流量轉化為品牌文化的“留量”,持續鞏固江蘇大本營市場的領先優勢,同時也有利于借賽事IP撬動全國性品牌認知。
在去年12月舉辦的2025今世緣發展大會上,公司強調今年將做好“兩個確保”: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確保省外市場增速明顯高于省內市場增速。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今世緣營收為50.99億,同比增長9.17%;凈利潤為16.44億,同比增長7.27%。其中,營收增速排名白酒上市公司第3位,凈利潤增速排名第5位,其強勁發展勢頭不言而喻。
品類躍遷,小酒市場的三重進化軌跡
實際上,蘇超小酒的爆火,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營銷案例,更從側面反映出小酒品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價值定位與表達方式正經歷一場深層次的革新與重構。
回溯小酒發展史,這一白酒細分市場,經歷了從低端附屬品向獨立文化載體的質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小酒1.0時代:低價引流的渠道補充品。小酒雛形雖早,但形成一定規;袌鰟t在世紀之交的2000左右。這是時期,小酒的核心特征是作為酒企的低價引流工具和渠道補充品,多通過“買贈”形式出現,依附于主產品,尚未形成獨立的消費價值認知。商業模式則高度依賴渠道驅動,核心目的是以低廉價格(通常10元以內)吸引消費者嘗試、促進主品銷售或培育消費群體。但由于入局門檻低、開發倉促,導致產品同質化極其嚴重、缺乏品牌個性,生存周期普遍短暫。相關數據顯示,超過90%的產品生命周期不足兩年便遭市場淘汰。
不過,也有產品成功超越“補充品”宿命,紅星小二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它不僅憑借親民的價格和獨特的清香口感贏得了龐大消費群體,更在無形中充當了紅星二鍋頭品牌的市場“播種機”,為紅星培育了深厚的群眾基礎。時至今日,它仍是紅星品牌不可或缺的主力產品。紅星小二的長盛不衰也是對小酒1.0時代”浮躁與短視最有力的反證。
小酒2.0時代:獨立品類,品牌驅動的價值升維。2012年,“八項規定”出臺實施,引發行業深度調整。不過,這場“寒流”卻意外催生小酒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崛起與獨立。究其根源,市場環境劇變迫使酒企尋求新的增長點,而消費端的悄然升級,比如年輕消費群體崛起、個人化小聚場景增多等共同為小酒的獨立發展提供了沃土。尤其是各大酒企投入資源進行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和精準營銷,推動小酒從流通貨架附屬品躍升為獨立品類,進入品牌化時代。
這一時期,主要主要由兩股力量推動小酒高速發展。其一,以小郎酒等為代表的名酒小酒,依托母品牌的技術和品質背書,主打“名酒品質,小瓶享受”,有效切入了大眾聚餐場景,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
其二,以江小白等為代表的青春小酒異軍突起。它們精準捕捉到年輕一代自我表達的情感訴求,將產品從物理容器升華為情感容器,迅速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引發共鳴,比如江小白巔峰期的年銷售額達30億左右。但青春小酒的“退潮”揭示出,當新鮮感消退,消費者更理性審視口感、品質和長期價值時,單純依賴文案吸引力后勁不足。這警示小酒必須構建更深層的價值錨點,構建更堅實的品質根基、場景黏性和文化內涵。畢竟,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最終取決于價值交付的真誠度。
小酒3.0時代:文化表達與價值重構的深度共鳴。當理性消費撞上行業殘酷的存量競爭,小酒市場在經歷前期的野蠻生長與品牌化洗禮后,步入以文化表達與價值重構為核心特征的3.0時代。當前,小酒不再僅僅是價格標簽的載體或品牌故事的容器,而是升華為承載地域文化、群體情感與精神認同的“文化符號”與“情緒接口”
而蘇超小酒的走紅正是小酒3.0時代的先鋒實踐者。它跳出了小酒“拼歷史、講工藝”的內卷傳統,將江蘇各地分散、具象的城市精神符號,通過創意提煉整合,升華為具有廣泛共鳴和時代感的“蘇大強”精神共同體,開辟了“區域文化融合”新賽道,為行業提供了突破同質化競爭、實現價值躍升的創新樣本。它的爆火印證了:最打動人心的品牌敘事,往往根植于腳下最熟悉的土地。
破局之道,小酒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數據顯示,近年來小酒市場以每年約20%的速度持續增長,預計未來3-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小酒正躍升為行業不容忽視的增長點,其價值不僅在于細分市場的增量貢獻,更在于其對白酒消費人群進行培育。
比如在消費端,小酒正扮演至關重要的白酒入門“啟蒙者”角色。據《年輕人飲酒習慣調查問卷》顯示,高達33.9%的年輕人選擇小瓶裝作為首次嘗試白酒的“敲門磚”,無疑小酒已成為連接年輕一代與白酒文化的重要橋梁。其實,也正是洞察到這股潮流,主流酒企與新銳品牌紛紛加速布局小酒賽道,從而搶占未來消費主力的心智入口。
然而,硬幣總有另一面,小酒品類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一方面,其直接競爭對手是百元以內名酒旗下的光瓶酒(500ml裝)。這些產品依托強大的品牌力、成熟的渠道和扎實的品質基礎,構成了堅固的“性價比”壁壘;另一方面,果酒、預調酒等多元化低度酒飲,憑借更豐富的口味、更輕松的飲用體驗和鮮明的時尚標簽,不斷分流追求微醺感和社交表達的年輕消費者,成為小酒不可忽視的“勁敵”。
因此,小酒要真正從“流量入口”蛻變為“實力選手”,在殘酷的存量競爭中贏得穩固的消費認知,必須構筑起立體化的競爭壁壘。
首先,高質價比是基石。小酒的核心優勢在于高質價比,而非單純低價。在確保品質過硬的前提下,產品折算成500ml后的實際價格,需低于同檔次主流光瓶酒,形成清晰的價值感知。尤其在消費理性回歸、價格敏感度提升的當下,小酒需用“小瓶身承載大價值”的屬性,為小飲小聚消費場景提供難以拒絕的選擇理由。
其次,口感適配性是關鍵。小酒的核心消費場景是大眾化、高頻次的自飲與小聚,這要求其口感必須適口性強、接受度高。同時,在此基礎上,小酒產品還要努力塑造“舒適的記憶點”,讓消費者在輕松暢飲之余,能留下清晰的味覺標簽。畢竟,真正的消費忠誠度,始于舌尖,終于心間。
第三,構建科學的渠道利潤體系。相較于成熟大單品,小酒在傳統渠道的利潤空間設計是決定其市場滲透深度的關鍵。因此,小酒必須建立與產品定位相匹配的梯度價格體系,既要保障終端零售價的市場競爭力,又要為經銷商預留合理利潤空間。同時,還要強化渠道秩序管控,如區域保護、反竄貨機制等,以維護市場穩定,避免渠道信心受損。
此外,小酒同樣需要積極擁抱新興業態。例如,布局即時零售、直播電商等新興領域,便是其拓展銷售渠道的理想路徑。特別是在即時零售方面,當前該渠道白酒主銷產品主要集中在百元以內,恰好與小酒核心價格區間重合。優化配送方案,小酒既能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碎片購買”的便利訴求,又能借助平臺大數據分析,實現更精準的用戶畫像構建與營銷觸達。
整體來看,小酒市場正經歷從單一產品競爭向系統性價值重構的深刻轉型。這一變革不僅體現在產品形態的多元化創新,更深刻地滲透到消費場景的立體化拓展、代際消費群體的迭代以及全渠道運營模式的深度進化之中。
進一步來講,小酒3.0時代的勝負手,在于能否在品質之上重構產品的精神價值,并在消費者心中種下認同的種子。蘇超小酒的成功昭示:當文化認同成為消費決策的重要變量,唯有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精準捕捉時代消費情緒,并在產品力、渠道力、營銷力上持續精進,小酒才更有可能破圈,甚至是承載起某種“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