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42,立夏。立,建始也;夏,假也。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自此日照漸長,溫度升高,雷雨增多。立夏后北方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不多;而江南則正式進入雨季。飲食上則宜清淡少鹽,多吃蔬菜和水果。準備好了嗎?酒業君和你一起迎接夏天!
一杯小酒送春歸醉里迎夏
“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吳藕汀在《立夏》這首詩中如此感嘆。在江浙一帶,有著這樣的習俗——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芍^“一杯小酒送春歸”,真是滿滿的江南詩意。
在臺州,有著“醉夏”的習俗。立夏節時采苧麻嫩葉煮爛搗漿,拌以麥面粉做成薄餅,在平底鍋上攤成麥煎,裹葷素肉菹吃。這天不會吃酒的人也多少喝一點,或吃糯米酒釀,以盡醉才歇,稱為“醉夏”。
而吃“立夏蛋”的習俗更為普遍,這里也有講究——茶葉蛋應該趁熱吃,紹興酒也少不了,吃蛋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醉人醉心。
不管各地習俗如何,夏日就在這綠葉繁花中,伴著花香酒香而至,當然了,每個節日都少不了可口的美食。
祈求豐收吃蛋“補夏”——又是一個“吃貨”的節日
夏季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在古代對立夏這天非常重視。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迎夏時要穿紅色的禮服,配朱紅色的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
當然啦,這也是一個吃貨的節日!
為了迎接夏天,有些地方有吃“立夏蛋”的習俗,江浙有轉蛋、碰蛋、繪蛋等民俗,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稱“補夏”,祈禱夏日平安。立夏前一天,家里就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雞蛋或鴨蛋,蛋殼慢慢變紅,滿屋彌漫著香味。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還有吃“立夏飯”的,在米飯里加上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谷豐登”的意思。
此外,還有立夏飯:食嫩蠶豆,煮豌豆糯米飯;吃“健腳筍”,希望如春筍般雙腿有力,能涉遠路;立夏“九葷十三素”:九葷為鯽魚、咸蛋、螺螄、鹵蝦等,十三素為櫻桃、梅子、筍、蠶豆、黃瓜……
不如留言告訴酒業君,你那里立夏吃啥?
立夏養生小貼士:四要四不要一定要牢記
從養生的角度看,立夏后,人體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在養心。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神情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不妨試試哦!
養心之外還要養生,進入夏季,雷雨增多,氣溫明顯升高,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在加快,能量消耗大,容易出汗,而出汗會丟失水分、水溶性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高溫還會使人體的消化液分泌減少,和其他季節相比,容易出現食欲下降。因此,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在夏季飲食中,應注意“四要四不要”。
1.要天天蔬果,不要油膩食物。
夏季蔬菜瓜果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市面上常見的苦瓜、冬瓜、番茄、絲瓜、南瓜、黃瓜、西瓜等,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深色的果蔬,如胡蘿卜、芒果、紅黃番茄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天天食用,可以增強免疫力、有益心血管健康和預防癌癥。吃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人們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疲倦感加重。
2.要足量喝水,不要含糖飲料。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約占成年人體重的60%~70%,血液中大部分物質都是水分,肌肉、肺、大腦等組織和器官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在體內還起著物質運輸、調節體溫和潤滑等作用。因此,每天要足量喝水。應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也可飲用綠茶水、綠豆湯或酸梅湯等飲料消煩除渴。夏季多喝湯能調節口味,增強食欲。
研究發現,過量消費含糖飲料會增加齲齒、肥胖的危險,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所以,要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3.要吃熟食,不要吃過多生冷食物。
夏季時節,人們往往喜歡生吃瓜果、海鮮等食物。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氣溫高,各種病菌和寄生蟲容易繁殖,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到“三無”攤點吃不衛生的食物,很可能會染上疾病。
有些人在天熱的時候,喜歡來一大碗冰鎮啤酒或冰鎮飲料一飲而盡,這種“刺激性”降溫的行為會刺激脾胃,影響胃液分泌而使食欲減退,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部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此外,冰冷食物雖可暫時緩解燥熱,但口腔受冰冷刺激后,容易造成唾液腺及舌部味覺神經、牙周神經迅速降溫,有時甚至出現麻痹狀態,會刺激咽喉,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應。
4.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懶床。
立夏以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要根據節氣變化,生活規律,充足睡眠。有條件的話,中午小睡一會兒,尤其是老年人要通過午睡來補充睡眠。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充足的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