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先知道價格,人們容易認為高價的好喝!
加州理工學院也進行了一組實驗,拿出5瓶葡萄酒,分別標上不同的價格簽,從5美元-90美元不等。
實際上,參與實驗的酒只有三種,其中兩款酒在便宜酒款與昂貴酒款試驗中分別用了兩次。
這次研究人員用了專業的科學儀器對參與者飲酒時的腦部活動進行掃描。
結果發現,品酒時,參與者的大腦都有相同一部分區域較為活躍,當他們品嘗自認為“昂貴”的酒時,大腦中有一個特殊部位會更加興奮。
此研究顯示,在主管記憶與認知功能的大腦前額皮質存在一個特殊區域。當葡萄酒的價格發生了變化(變貴),這個區域的大腦回路活躍度會相應增加,進而產生更愉悅的口味、香氣體驗。
③ 貴的酒未必適合每個人~
其中影響葡萄酒價格的因素還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賽。小酒莊獲得國際比賽的獎牌后,很可能會從乏 人問津變成一瓶難求。
有幸被葡萄酒教父R.Parker 品嘗并打高分的酒款,更猶如中了頭獎般能夠放心拉抬價格。
有研究指出,在106款曾獲得金獎的葡萄酒當中,有高達84款酒在其他比賽中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也就是說在某一比賽表現出類拔萃的酒款,在其他比賽中連平均水準都不到。
華盛頓郵報明星記者Ezra Klein所主導的揭密網vox以3瓶不同價格的紅酒做實驗,讓19名自家員工盲飲測試,結果發現有一半的人認為最貴的那瓶酒味道最復雜,但他們卻不覺得那是最好喝的。
她們實驗用的3款酒全是用赤霞珠釀造,三款的價格分別是8美元、14美元和43美元。
其中43美元的酒款是來自美國加州名產區Napa Valley,曾被《Wine Spectator》評為93分。
Vox將19組評分平均計算后,43美元跟8美元的酒得的分相同,反倒是14美元的酒分數最高而勝出。
Wine Spectator 先前對那支最貴酒的評論是“有特色又豐美,釀的超級棒!”
可能你們會覺得受測者太少,實驗結果容易局限于特定口味,由 Robin Goldstein 等人進行了大規模實驗,對美國506人進行了17場共523種酒款的品嘗,測試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價格昂貴的酒不一定好喝”受測者甚至覺得貴的酒比較難喝。
盡管這項實驗中有包含一些專家級受測者,但整體來說,較貴的酒在總分上還是些稍稍輸給其他酒款。
總結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以價格高低去判斷一款酒好不好喝。當然,如果一款酒的市場定價相對高些,那說明它的產地、品質、釀造、陳釀、裝瓶、運輸等方面是更優良的,它帶給人們口感方面、精神方面的享受肯定更愉悅,至于好喝不好喝,那真的是因人而異了。
適合自己的,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或許就是最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