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酒是中國獨特的酒類。古今露酒有著很大差異,在學術上的考證也很復雜。
根據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意見稿)對當代露酒的定義,露酒是以黃酒、白酒為酒基,加入可食用或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材(或符合相關規定)的物質,經浸提和復蒸等工藝或直接加入從輔料中提取的有用成分,制成的具有特定風格的飲料酒。
露酒的范圍很廣,包括花果型露酒、動植物芳香型、滋補營養酒等酒種。當代露酒還具有品種繁多、風格各異的特點,現代廠家還在此基礎上配制出了所謂的“保健酒”。
近年來,隨著市場營銷的變異以及應用科技的發展,露酒原料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除了傳統的滋補食材如枸杞、紅棗、龍眼、黑豆之外,就連茶多酚精華等藥用物質也加了進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凡是可以食用或入藥的品種,現代人基本上都能按照生產工藝而生產露酒。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然而中國歷史上的露酒,并不按照現代人的觀點而釀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依據不同的社會生產力和不同的消費理念,中國出產了不同指向的露酒。就連中國獨有的藥酒,實際上也屬于露酒的范疇。
中國最早的露酒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叫做“鬯”(chang)。
漢代經學家鄭玄注《周禮·春官》有 “郁,郁金香草,宜以和鬯”的說法,唐朝經學家孔穎達《正義》對商周時期的“鬯”有過這樣解讀:“以黑黍為酒,煮郁金之草,筑而和之,使芬香調暢,謂之秬鬯。”
諸家所釋大體相同,皆以鬯為香酒,也就是中國最早的露酒,并指明其為郁金香調制。“黑黍酒”和“秬鬯”均為其品類。按秬鬯僅見于周代金文及史書記載,商代甲骨文中未出現“秬鬯”一詞。商朝只有“鬯”。
漢代的露酒基本都使用香料來配制,按配料所使用的香料來命名,有椒酒、桂酒、柏酒、菊花酒、百末旨酒等等。
椒酒是用花椒串香的露酒。古人重椒香,故以椒釀酒!稘h書》已有“臘日上椒酒”之說。桂酒是用桂皮串香的露酒。柏酒是用柏葉串香的露酒。古人認為柏樹為常青之木,采其葉液配制露酒,含有長壽之意,因而《漢官儀》有“正旦以柏葉酒上壽”的說法。百末旨酒是用花卉配釀的露酒。
椒酒、桂酒、柏酒,自漢代之后,成為中國露酒中的傳統產品,直到清代才逐漸消沉。
唐代是中國露酒生產的高漲時期。在唐代的飲用酒中,露酒占有很大比例。
唐代的露酒大多以發酵酒為酒基,串入動植物藥材或香料,采用浸泡、摻兌、蒸煮等方法加工而成。也有些露酒在米酒釀制過程中,事先于酒曲或酒料中加入藥材香料,發酵成酒后形成特制露酒。
唐朝流行的藥酒、香料酒、松醪酒、屠蘇酒,大都屬于這一類型。在蒸餾酒問世之前,中國露酒大都采用唐代生產模式,使用發酵酒為基酒,口感柔和,酒度很低,便于大量飲用,其缺點是酒質不穩定,不易久存。
元朝發明了蒸餾酒,中國酒種中誕生了高度酒,也使得中國露酒為之一變。從元朝開始,中國人開始使用蒸餾酒為基酒來配制露酒,從而解決了以發酵酒為酒基的露酒不能長期保存的缺點,中國露酒由此進入全面提升的新階段。
元朝露酒的最大特點是滋補酒的高度崛起,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掀起了中國保健酒的售賣高潮。當時,諸如長春法酒、神仙酒、地仙酒、枸杞酒、茯苓酒、薔薇酒等名優產品都博得了民眾的高度認可,以至于元朝的百姓消費者常以“仙酒”的詞語來稱呼這些滋補露酒。
如元朝詩人劉因這樣歌詠《薔薇酒》:“顏色酴醾茉莉香,琉璃到手會須嘗。一杯滄海泡成幻,萬古花庵醉有鄉。涼冷并收天水碧,輕浮猶帶女真黃。精囊盡貯春風在,別是仙家不老方。”
元朝人釀制露酒,在制曲、配料過程中,按照傳統獨特方法添加藥材,除了增強曲的發酵力之外,還能在酒體中自然貫穿足量的藥材香氣。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見到這樣的露酒方法,很感興趣。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一書記述說:“契丹省大部分居民飲用的酒,是用米加上各種香科和藥材釀制成功的。這種飲料,或可稱為酒,十分醇美芳香。
他們簡直認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勝過它。這種酒清香撲鼻,甘醇爽口,溫熱之后,比其它任何酒都更容易使人沉醉。” 馬可波羅有史以來第一次把中國露酒介紹給了西方世界。
明清兩代的中國露酒向多品類發展,日益豐富。
明清時期的露酒與現代意義上的露酒基本接近,通常使用蒸餾酒為酒基,勾兌一定量的果汁、糖汁、藥材或芬香物質配制而成,也可以采取醅醞入料或蒸餾取露的方式而獲取。從制作工藝上說,明清時代的花卉配制酒、節令特色酒,乃至藥酒也都屬于露酒的范疇。
明清時期的露酒,給我們留下了很豐厚的歷史遺產,現以“竹葉青”為例,細述如下:
明清時期的竹葉青,其最佳產品出自京城及宮廷釀坊。這種露酒以優質高粱燒酒為酒基,加入了多種珍貴藥材,經過一定的配制工藝加工而成,其酒色微綠而透明,這便是現代竹葉青露酒的前身。
明代小說《金瓶梅》第38回曾提到過宮廷內傳出的竹葉青露酒。書中描寫:西門慶送了一壇貼著紅帖兒,封著白泥頭的酒,給他的情婦王六兒,并向她介紹說:“頭里我使小廝送來的那酒,是個內臣送我的竹葉青,里頭有許多藥味,甚是峻利”。竹葉青露酒以燒酒混成,酒度偏高,所以有“峻利”之稱。竹葉青露酒的配制要素,關鍵在于藥材的添入。
受宮廷竹葉青露酒的影響,民間也開始試配這種藥香甜綿的特制酒品,北起薊州、汾州,南及嶺表,都有人在模仿宮廷秘法。汾陽杏花村出產的竹葉青露酒,所用藥材為十二味,有竹葉、陳皮、香山萘、公丁香、香排草、當歸等,以優質汾酒為酒基,加冰糖配制而成。
應該指出的是,杏花村出產的竹葉青是當地釀酒工匠長期積累而自創的露酒,色澤泛黃,與明宮秘法并無淵源關系。宮廷的竹葉青呈綠顏色。
明清時期,中國露酒的配制大都喜歡加入滋補藥材成分。明人顧璘《謝許司徒惠金露酒》有這樣的表述:“蓮城名醞美,走送荷情親。芳露承仙掌,清風近圣人。藥和宜老病,梅賞稱先春。野客慚空腹,陶然得醉醇。”詩中的“藥”字,反映了中國露酒的配料特色。
明清時期,露酒形成了區域風格,其中京城的露酒品類增多,就形成產業群體,號稱“京華露酒”。京華露酒經常使用蒸餾法來提取,在蒸餾之前,要加入香料、藥材、花卉之類的材料,蒸餾后料香充溢!短戾肱悸劇肪陀涊d了很多品名的露酒:“如玫瑰露、茵陳露、蘋果露、山查露、葡萄露、五加皮、蓮花白之屬。凡有花果,皆可名露。”
中國露酒自元朝以來,由于采用的是蒸餾法提取,所以很多露酒都以“燒”字冠名,如玫瑰燒、茵陳燒、佛手燒等等。
在中國露酒界,藥酒始終占有最特殊的位置。如果從釀酒分類來看,藥酒也屬于配制酒,與露酒相同,但如果從醫學的角度看,藥酒還可以當作藥品和補養品使用,這種功能是其它酒類所難以具有的。
明清時期,中國藥酒發展到大成時期,除了傳統的治病作用之外,還廣泛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帶有強烈的保健滋養趨向。
有些藥店擅長配制藥酒,并形成品牌。如過去曾經出現過的虎骨燒,蓋取燒酒用虎骨煎之,以北京正陽門外樂家藥鋪(同仁堂前身)所產最為出名,口碑也很好。
藥酒多使用浸泡、混成的方法來提取藥性。明朝人方以智《物理小識》有“藥釀”一節,介紹了“一分燒酒,二分窨”的操作流程,同時還指出 “苧袋盛藥”的簡單浸發,“不若藥和曲釀之妙”的道理。李時珍《本草綱目》、高濓《飲饌服食箋》等書對此亦有詳細介紹。
中國古代在露酒配制方面, 不但追求技藝上的提升,而且還留意于文獻上的記錄,很多人寫下了古籍秘本,探討中國露酒的奧秘,如明人李日華《六研齋三筆》就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中有這樣的論述:“麰麥之精,黍稌之英,養以火齊,瀹以淳清,酒有自然之味焉,尊生家稍輔以藥物,貴其得將而善達也。
若夫幽人韻士,集竒芳,致靈氣,必有草木之滋,亦不拒也。”書中還介紹了內人沈氏自釀的十品露酒,有枸杞酒、何首烏酒、人參酒、女貞實酒、地黃酒、松針酒、梅花酒、竹葉酒、甘菊酒、福橘酒。像這樣的露酒文獻很多,都屬于中國露酒最珍貴的歷史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