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古窖池位于老街的居中一段,紅墻碧瓦、斗拱飛檐,頗具明代風貌。這些古窖池建于明代成化年間,是我國唯一現存最早的、保存完好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它們承載著600多年的酒香,依然韻味十足。
在600多年的歲月里,她們從未間斷發酵,沉淀著酒香,踏積著酒韻,讓你恍惚了時空,忘卻了自我,以為自己走進了另外的時代,在酒都香中徜徉,躑躅,迷離,留在唇邊的是酒香,永駐心中的,是古老的酒文化。
“窖為酒之魂”。濃香型白酒釀造生產中采用的窖池,是中國傳統的釀酒設備,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發酵設備。它是在特殊的地質、土壤、氣候等條件下,在獨特的工藝條件輔助下,經過長期釀酒發酵逐漸富集、馴化而成的窖泥微生物生態環境。它們經過長期而又緩慢地生物化學反應,才產生出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窖香”成分。
酒業諺語“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就高度體現了窖池和窖泥微生物對白酒生產的重要性。窖池越老,窖齡越長,窖池生態系統越趨兼容并蓄。經檢測,這些明代窖池中的窖泥,每1克中即含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微生物群落,并且從未中斷過發酵,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釀酒是微生物發酵的過程,五糧液的釀造需要多種微生物參與發酵。在發酵過程中,窖池會產生種類繁多的微生物與香味物質,并且慢慢向窖池深處滲透,窖齡越長,窖泥附集的有利微生物就越多,微生物與香味物質也越多,酒香就愈濃,變成了豐富的天然香源,這樣也就達到了“以窖促糟”的目的。經過600多年的積淀,五糧液古窖泥中的微生物種群達到數百種,這些微生物參與發酵釀造而成的五糧液,其品質和口感不言而喻。
如今,在國家博物館你能看到來自這些古窖的一塊“泥巴”,這是國家博物館中收藏的唯一“活國寶”,是我國傳統釀酒工藝的珍貴見證,其蘊含的文物、文化、生物學價值,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把它拿到陽光下,會呈現出紅、黃、綠等五顏六色,而且顏色還在不斷變化,非常奇妙。
這神奇的窖泥,是不可復制的,離開了宜賓獨特的自然環境,這些微生物就無法存活,當然也就無法釀出真正的美酒。據了解,美國、日本等一些科學發達的國家,曾借用當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分析五糧液“古窖泥”中的成分,試圖培養自己的“老窖”,但至今都沒有成功。宜賓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溫暖、濕潤,少日照、微風,四季如春,十分適合己酸菌、乳酸菌、乙酸菌、丁酸菌、酵母菌等釀酒微生物的生存。而且宜賓酒窖的地溫溫度,常年維持在10~20度,正是適于酒窖中釀酒微生物生長發酵的溫度,因此造就了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之至境。
600多年的風雨磨礪,獨特的自然山水,豈能被復制。
釀酒,真的是一項生物工程,這項從古代就開始應用的生物工程,是五糧液集團的瑰寶,也是一個白酒業的奇跡。這些古窖,牽攜著600多年的積淀,用美好的陳釀,醉倒了人間的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