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銷售中,要為95%的大眾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生活化用酒服務,做消費場景的具象化鏈接,以及生活方式下沉,開發一定的銷售話術。
只具備專業選品能力的葡萄酒經營者,最終可能也會選擇一個專業對專業的銷售推廣方式,試問專業葡萄酒發燒友和極致愛好者所占消費比例到底有多高?5%?且專業級的發燒友和愛好者是有個固定且活躍的小圈層,名莊、小眾膜拜酒款等等是專業級和葡萄酒發燒友所追逐的葡萄酒。
這一部分發燒友偶爾也會時到我們門店來挑選酒款,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從來不是我們門店的主要服務和輻射消費人群。我更傾向于為95%的大眾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生活化用酒服務。
例如面對初次到店、愿意接觸葡萄酒、沒有過多消費經驗、單支消費金額在150元以內的消費者,他們的高頻成交價格或許是98-128元。于是,筆者個人常用的話術和引導方式是:這瓶酒也就是在咖啡館消費2杯咖啡的錢,是否愿意隨意一試。
話術中,做了消費場景的具象化鏈接,還有很直接的生活方式下沉,且大大的化解了消費者和葡萄酒之間的距離等等。
最近,我們又針對優質女性消費群體還開發了一個話術,我也覺得挺好,分享給大家——門店有消費者說自己想要培養自己每天晚上小酌一杯的習慣,我當時推薦的是150元左右的酒款,且附帶了一句:每天折算下來差不多是2斤葡萄的錢,但它卻比葡萄健康許多:美容,助消化,吃葡萄都是直接糖分吸收,干型葡萄酒幾乎沒有糖。
此銷售話術的開發狀態,針對沒有長期飲酒和買酒習慣的個體消費者,對單次150元的支出或許只是一次性的。若你把葡萄酒和一個日常消費價值感的物品做了直接的關聯,那么這瓶葡萄酒有更多機會融入到消費者心中:今兒的酒錢是2斤葡萄錢。
在門店的銷售方式上,我們不會圍繞專業能力去做過多的引導,而是不斷引導與培養消費者與各種生活場景的關聯。比如,甜點適宜配各種各樣的甜白,不同的甜食適合配不同等級的甜白,ASTI很適宜搭配我們的火鍋,夏天喝干紅適合選擇酒體清淡的,冬天喝酒時可以挑飽滿和更甜美的酒款。
在客戶與我們門店不斷相處的過程中,漸漸她們的葡萄酒消費方式會變得很立體,很主動,最終葡萄酒真的如飲料一般的融入在日常消費中。這樣類型的顧客一年最少能給門店貢獻3000-5000元的消費金額,部分優質消費者會達到3-5萬/元,更有甚者會達到5-10萬/年,畢竟有部分客人單瓶起點消費金額可能就在500元左右。
簡單來說,門店從選品到銷售都會有一條主線在貫穿,就是如何通過不同種類、不同價位葡萄酒,去幫助消費者完善各種生活場景的用酒需求。把消費者培養成一個搭配高手,最終將葡萄酒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