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掛杯越多,代表葡萄酒的品質就越好。
掛杯是鑒別葡萄酒好壞的方法之一,但是掛杯就一定是好酒嗎,當然不是。打個比方,胖子都是有錢人嗎?
在以前大家都吃不飽的時候,胖代表著有錢。現在大家都能吃飽,還有人覺得胖代表有錢嗎?
以前釀酒技術不成熟,掛杯代表好酒。
現在所有的紅酒掛杯都不錯,可別再以掛杯論好壞了。
搖晃葡萄酒的時候,會在酒杯內壁上留下一串串的酒淚,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掛杯。精蒸發的速度比水蒸發的速度快,而其表面張力又比水的小,受重力作用的影響,液體不會很快地落下,所以產生了掛杯現象。酸奶蓋現象同理。一杯葡萄酒的掛杯現象明顯,掛杯厚且長只能說明該款酒的酒精的相對濃度較高,糖分含量高,跟葡萄酒的質量沒有直接關系,跟葡萄酒的年份也沒有關系。
同樣,
2.瓶底深的都是好酒。
好酒能存幾十年,會產生很多沉淀,所以需要一個深瓶底。但當大家都認為瓶底深就是好酒時,有些酒莊出于營銷目的,什么酒都用特別深的瓶底……
所以,大俠帶刀,但帶刀的不一定是大俠
懂了吧?
3.年份越好,葡萄酒品質越高。
好年份≠好質量,考了好高中就一定能上名校嗎?好年份,是指當年的氣候條件好,但并不代表所有酒莊的葡萄生長情況都良好。
因為葡萄的生長好壞不光與氣候有關,還與修剪、疏花疏果和采摘等人工因素有關。如果葡萄生長期間不管不問,就算是最好的世紀年份,那對一些酒莊而言也是徒勞無獲。 年份的好壞,對普通葡萄酒幾乎無影響,只有對一些頂級名莊才有較大影響。例如,82 年對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而言是一個世紀年份,出產的葡萄酒品質卓越,售價達數萬元每瓶;而對一些普通波爾多酒莊而言,82 年收成較好,出產的葡萄酒品質依然平平而已,售價不過百來元。因此,好年份并不代表葡萄酒品質就一定高。
4.無醇葡萄酒的酒精度為0,即使飲用也可正常駕駛。
喝了無醇葡萄酒≠可以駕車。因為......無醇葡萄酒并不代表酒精度 為 0,只是酒精含量較低從而被歸納為“無醇”。歐盟規定: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不高于 1.2% 即可視為無醇。美國和英國規定: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不高于 0.5% 即視為無醇。我國通常默認為不高于 0.5% 即為無醇。因此,過量飲用無醇葡萄酒,也會造成酒駕。
5.酒是陳的香。存放的時間越長,葡萄酒的質量就越好。
存放的時間越長≠酒的質量就越好,葡萄酒越老越香 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會經過 3 個階段:發展期、適飲期和衰退期,而當進入衰退期時,葡萄酒開始解體,酸澀突出,果香消失殆盡,品嘗起來會索然無味。因此,葡萄酒并非和白酒一樣,越老越香,多數需在 3-5 年內飲用掉。只有一些頂級葡萄酒可陳年數十年,在陳年過程中演變成更為復雜的香氣和層次,從而品質變得更好。
6.葡萄酒都是越貴越好喝。
價格貴≠好喝,不同階段的不同味道。打個比方,你無法知道你是否會更喜歡下一秒的味道吧?
我再打個比方,你無法知道胡歌,霍建華,張藝興是20歲的時候更帥,30歲的時候更適合你,還是40歲的時候更適合你!所以,喝葡萄酒我們講究的不是比價格,而是在各個階段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口感的葡萄酒。
7.起泡酒是香檳。
先說一點,起泡酒不是飲料,說起泡酒是飲料的人,你試試喝一支暈不暈,起泡酒不是香檳,香檳是法國地名,由于法國香檳區的酒申請了香檳專利,只有產自法國香檳區(Champange)內的氣泡葡萄酒才能使用“Champange”之名。結論是,香檳一定是氣泡酒,但是起泡酒不一定是香檳哦。
8.舊世界葡萄酒質量比新世界好。
舊世界就是指歐洲這些有長久釀葡萄酒歷史的國家,新世界就是除歐洲以外的產區。這個分法其實都有點過時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憑借科技手段,每個產區都能釀出好酒。風味無好壞,只有自己喜歡與否。
9.葡萄酒配雪碧,可調和葡萄酒澀感并降低酒精度。
這這這個我就不講了吧。葡萄酒在釀制過程中,大部分糖分被酵母吸收產生酒精,只有少量的殘糖剩余在葡萄酒中,加其他的飲料會影響葡萄酒的香氣,層次,口感,無疑是浪費酒農的心血。而且葡萄酒是天作之物,里面的各種成分都處于平衡狀態,加入碳酸飲料會破壞平衡并且對人體腸胃造成負擔。
10.82年的拉菲=1982年生產的拉菲
ORZ...小編給跪了,葡萄酒瓶正標上的年份是葡萄采摘的時間,經過一系列工藝(不展開,太多專業知識),裝瓶發售,裝瓶日期一般是次年或者第三年(少數西班牙意大利等酒),保質期八年是中國特色,外文原背標是沒有保質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