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蒂姆·漢尼(Tim Hanni)認為,飲酒者對于葡萄酒的偏好是由其基因決定的,根據這一點,他把飲酒者分為了四個不同的類型:甜型(Sweet)、過敏感型(Hypersensitive)、敏感型(Sensitive)以及忍耐型(Tolerant)。而除了基因,在漢尼的理論中,環境也是決定葡萄酒偏好的一大因素。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飲酒經驗的積累,飲酒者的品味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
其中,甜型飲酒者主要以女性居多,這類飲酒者通常會比較挑剔,并且偏好于酒體輕盈、風格精致的甜酒。而其它種類的葡萄酒對他們來說往往會顯得酒精感過于突出或風味過于強勁。相較于甜型飲酒者,過敏感型飲酒者則更樂意嘗試不同風格的葡萄酒,不過他們的偏好仍然局限于風格純凈且入口感不是過于強烈的酒款。
而就敏感型飲酒者而言,漢尼認為他們的感官敏感性適中,因此在選擇葡萄酒時也更為開放靈活,較強的適應力讓他們能夠享用大部分風格的葡萄酒。在漢尼的觀點里,該類別囊括了大部分的飲酒者。最后,忍耐型飲酒者希望能在葡萄酒中感受到濃郁度和強勁風味,他們往往偏好于豐富且酒體飽滿的葡萄酒,而不能理解為什么其他人會喜歡喝“風格柔弱”的葡萄酒。
最近,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就漢尼的理論做了一項測驗,他們請來一組成年人,并事先調查好他們的飲食偏好和飲食模式。之后,這些參與者被要求對12張桌子上的不同食物及葡萄酒進行評分,一個是單獨享用兩者時的分數,一個是把兩者搭配在一起時的分數。而研究結果顯示,漢尼的理論是具有一定正確性的。因為根據參與者給出的飲食偏好和飲食模式,研究人員便可輕松推斷出該參與者對于葡萄酒的偏好。
該研究表明,飲酒者的類型不同,他/她對于其它食物的偏好也會相應地有所不同。比如,甜型飲酒者通常會比較喜歡氣泡飲料,而忍耐型飲酒者則享受著濃咖啡帶來的強勁感覺。對于這一點,該研究的領頭人——曾經當過廚師的卡爾·博克格雷溫克(Carl Borchgrevink)說道:“起主導作用的其實是我們的味覺,而非別人在餐酒搭配上的固有觀念。”
同樣曾當過廚師的漢尼在1990年就成為了葡萄酒大師,是最早取得該稱號的美國人之一。人稱“風味專家(Flavor Maven)”的他堅信自己這一套飲酒者類型理論應當在侍酒師或零售商為顧客推薦葡萄酒時被廣泛應用。目前,漢尼正在全球舉辦各種關于風味平衡、感官科學和烹調歷史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