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白酒類消費將迎來高峰,一些不法分子則乘虛而入,制假售假,給白酒消費帶來重重隱患。很多人都知道“一看二聞三品嘗”的簡單鑒別方法,但如何在購買環節避免買到假貨呢?筆者請教了紅川酒業的專家,從假酒的售假方式、銷售貓膩等為消費者作了全方位解讀。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然而不少消費者提出,自己鐘愛的某款白酒品質和口感大不如前,這種現象讓正規釀酒的酒企莫名背了黑鍋。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并非與酒的品質有關,而是基本上可以斷定消費者買到了假酒。
正規廠家用傳統工藝、純糧釀造的白酒香而不嗆,微烈而不澀;糧香、酒香、曲香明顯,入口飽滿,從舌尖到舌根滿口生香,回味悠長。適量飲用酒后口不干、頭不疼,不會傷害大腦,即使醉后醒酒也快。尤其是知名暢銷品牌的白酒,廠家均擁有一系列專業的釀酒制酒技術以及對原材料、生產過程的安全把控體系,以此來保證白酒品質的穩定。
雖然近幾年相關部門對白酒制假售假不斷提高打擊力度,但制假售假者也不斷翻新花樣來躲避執法人員或廠家的監督。按照紅川酒業業內專家提醒的方法,消費者購買白酒時注意下面幾點細節,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上當受騙:
首先,店外觀察要仔細,“名酒行”里藏貓膩。正規店家會充分利用店內空間,盡可能多地碼放暢銷酒,以便銷售;而售賣假酒的店則與之相反,店內空間寬敞,無或少有暢銷酒碼放。識別這一點非常關鍵:現在酒類監管為打擊假酒,隨時進行突擊檢查,正規店家真酒不怕查,而“假酒行”怕查不敢擺。
其次,抵御低價陷阱,買酒千萬別貪小便宜吃大虧。不購買價位遠低于市場售價的白酒。一般假酒都是沖著消費者貪圖便宜、又想嘗嘗好酒的心理,所以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同時為了打消購買者的價格疑慮,賣家往往宣稱自己是代理商,為了拿廠家的銷售返點所以低價走量。針對這樣的說法,先別急著下單,可現場給廠家打電話(酒盒上均有廠家電話)弄清楚價格,往往在這個時候真假自然會浮出水面。
再者,謹防偷梁換柱,購酒過程中發現異,F象須小心。買賣買賣,現場付錢,當場交貨,這是正規店家生意流程。據了解,很多售假的不法店家往往在貨架或柜臺里擺真酒,在成交后卻用假酒“貍貓換太子”以假換真。售假者為了躲避執法部門的監管,有的將假酒藏于店內貨架后的暗格內,有的藏于店外所謂“庫房”,也有的藏在店外車內;當有人要酒時,售假者則以各種理由、各種手法、以假換真將假酒售出。因此,如果在購酒過程中發現有暢銷酒被藏得很深,或者商家有從店外取酒等異常行為時要注意,同時還要仔細觀察整件酒是否有二次封箱痕跡。
據了解,下午下班后以及節假日這些時間段為酒類打假空白期,售假者往往在此時間段將假酒悄然上柜以假亂真。為防假酒,消費者可在大型商超或自己常去的熟店選購,即使遭遇假酒也有源可溯。
掌握上述四點,消費者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買到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