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廣西帥府設在桂林,瑞露酒是帥府公廚釀制的美酒,屬于公廚官釀,一般不作為商品酒使用,但其酒名醞色仍然傳流全國,為世人所知。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六記載:“廣右無酒禁,公私皆有美醞,以帥司瑞露為冠,風味蘊藉,似備道全,美之君子,聲震湖廣。”范成大在桂林時,曾對瑞露酒備加稱贊,他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說:“及來桂林,而飲瑞露,乃盡酒之妙,聲震湖廣,則雖‘金瀾’之勝,未必能頜頓也。”金瀾,指金朝的宮廷名酒。范成大曾北上使金,有幸品嘗金朝的名醞金瀾酒,當時為之叫絕;后又任職廣西,再飲瑞露酒,大有超越以往之感。瑞露酒之美妙,于此可想而知。瑞露酒的釀造,有賴于桂林井泉水質的優良,《桂海虞衡志·志酒》記載:“瑞露,帥司公廚酒也。經撫所前,有井清烈,汲以釀,遂有名。今南庫中自出一泉,近年只用庫共,酒仍佳。”由于桂林水好,宜于釀酒,所以除帥司之外,州城內外亦產好酒,鄒浩曾寫詩稱頌,其《道鄉集》卷五《飲桂州酒示柄》有云:“好酒如好人,雖久略不變。炎涼互推移,氣味愈可見。”于此可知,酒品能夠長期存放,并且酒味愈陳愈佳,是宋代桂林酒的特色之一。凡是到達桂林的人,都會對這里的酒類產品投以欣羨的目光,如南宋人趙希邁寫詩歌詠桂林風物,就著筆于當地佳釀。《東歐詩存》卷八引其《歲杪》詩云:“歲杪攜家客桂林,鄉山萬里楚云深。甕留臘水供春釀,梅著寒花伴晚吟。”
古辣泉酒產于賓、橫二州之間。賓州,今賓陽縣;橫州,今橫縣。二州接壤處,有古辣泉,用于釀酒,風味殊特!稁X外代答》卷六記載:“賓、橫之間,有古辣墟,山出藤藥,而水亦宜釀,故酒色微紅,雖以行烈日中數日,其色味宛然。”《桂海虞衡志·志酒》亦載:“古辣本賓、橫間墟名,以墟中泉釀酒,既熟,不煮,理之地中,日足取出。”古辣美酒,不但以泉水優良而著名,同時還采用了當地獨特的埋酵工藝,故而其酒卓有特色。這種釀酒方法,一直沿續到清代,成為當地人民造酒的傳統模式。清人陸祚蕃《粵西偶記》記載:“古辣泉在永淳之墟,取以釀酒,既熟不煮,理之土中,日足取出,色淺紅,味甘不易敗。”從來至清,古辣泉酒長年醞造,世代不絕,并以其獨特的風味感染人間,成為古代廣西流傳最久、生命力最強的一種名酒。
昭州(治所在今廣西平樂縣)在宋代時成為廣西的一個重要產酒區,其生產能力逐年遞增,當時沿平樂溪兩岸,釀酒作坊櫛次鱗比,從業者甚多。梅摯曾于北宋景伯年間知昭州,他曾寫詩描述這里的酒業風貌,其《梅諫議集·昭潭十愛》有云:“我愛昭州酒,千家不禁燒。漂醪一爵舉,瘴霧四時消。紅葉和云踏,青簾傍水招;访褡宰,鼓腹日歌堯。”可見陽州一帶,釀酒業供銷兩旺,場面十分壯觀。由于酒業發達,昭州出產了一些極富地方風韻的特色酒,其中便有曼陀羅酒,這種酒以曼陽羅花做配料,含有較強的麻醉成分。按曼陽羅屬茄科之草木,秋時開花,呈長筒狀,有白色白蕊,花中含有麻醉物質。相傳華論發明麻沸散,即以此花為主藥!稁X外代答》卷六記載說:“昭州酒頗能醉人,聞其造酒時,采曼陀羅花,置之甕中,使酒收其毒氣。”由于這種酒中同時含有酒精加麻醉劑兩種成份,能夠使人過飲即醉,所以很多人把曼陀羅花酒當作麻醉劑使用。歷史上傳說的蒙汗酒實際就是這種曼陽羅酒。從北宋時起,昭州曼陽羅酒開始流傳到附近各省,被人們用于特殊場合!端稳溯W事匯編》卷一九所引《涑水紀聞》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杜杞字偉長,為湖南轉運使。五溪蠻反,把以金帛官爵誘出之,為設宴,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在宋代的廣西酒品中,昭州曼陽羅酒最富有傳奇色彩,以至于后代小說家將其渲染為迷藥一類的蒙汗酒,讓人見而知畏。
廣西特色的民間酒
廣西境內共有壯、苗、瑤、侗、彝、毛南、仫佬等11個少數民族,他們在廣西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幾乎都養成了釀酒、飲酒,甚至嗜酒的習慣。例如在龍勝等地的壯族家里,家家設有酒庫,有熬酒房。他們所飲之酒除一小部分購于圩市外,大部分皆為自家釀制,民間釀酒興盛也是廣西從古至今酒業的一大特點。各地所釀之酒皆戲稱“土茅臺”,度數不高,但酒性持久,醉后不易蘇醒。
1.墨米酒
墨米酒是東蘭壯民的傳統佳釀。它是用當地珍貴特產墨米為主要原料,采用壯族的傳統釀酒工藝釀制而成。此酒保留了墨米的獨特營養價值,有滋身補腎,利絡活血的功效,而且味道甘例甜美。當地有句俗語稱:
“得吃墨米飯,三日嘴還香;得吃墨米酒,連杯也想咬。”
2.水酒
水酒是龍勝壯族喜愛的酒品,又叫“糯米酒”。它是用當地特產的糯米釀造而成的。制時把發酵后的糯米與水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后,裝人壇內密封,置于陰涼處三四天即可飲用。如長年存放則成為陳年水酒。
3.雞膽酒
雞膽酒用新鮮雞膽汁沖入酒中即成,一只雞膽沖2兩左右水酒,酒多則淡,酒少則苦;兌制合適的苦中帶甜,品之余香悠長。
4.雞雜酒
雞雜酒是用煮熟的雞雜剪碎,放人酒中,斟人酒即成。飲用時要一飲而盡,雞雜留在口中細細咀嚼品味,鮮美可口。
5.豬肝酒
豬肝酒是用新鮮豬肝切薄片,放人酒中約七八分鐘后,豬肝變白,即可食用,鮮脆可口,酒味醇香。壯族用自釀水酒,分別配以雞膽、雞雜、豬肝等,統稱酒肴。
6.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是廣西比較有名的壯鄉酒,關于它也有美麗的傳說。在今天桂林國家級景區七星公園內,有一座形似酒壺的“酒壺山”。傳說過去的酒壺山是能出酒的,桂林人常去取酒招待遠來的客人。后來,有一個貪心的縣官派人把酒壺山的壺嘴鑿大了一點,想得到更多美酒。但是酒壺山從此卻再也不出酒了?h官就拿桂林當地的釀酒師出氣,要求他們釀出與原來酒壺山味道一樣的仙酒來。其中年紀最長、威望最高的那位酒師可被急壞了。一天兩位叫花子到老酒師家討飯,酒師的三女兒三花姑娘熱情的招待了他們,給了他們好酒好菜享用。兩位叫花子為了答謝恩情,便傳給了三花姑娘一句釀酒的秘訣:“頭花香,二花沖,三蒸三熬香又濃。”結果三花姑娘依據此法釀出了與九壺山味道一樣的仙酒。人們為紀念最早釀出此酒的三花姑娘,故謂之“三花酒”。
在中國酒文化史上,廣西酒始終占有重要的二席之地,很早就開始了與酒為伴的歷史,為華夏酒文化增添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