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醒酒”,常喝酒的人都不會陌生,所謂“喝酒一時爽,醒酒火葬場”,只要喝醉過一次的人,就絕不會對剛剛醒酒時的頭暈、嘔吐、胃痛感到陌生。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人的“醒酒”,而是葡萄酒的“醒酒”。相信許多人對葡萄酒醒酒的第一印象,都是著名漫畫《神之水滴》里,男主人公用華麗的手法對1999年份的Richebourg醒酒的場景。
到底為什么要醒酒呢?醒酒的工具到底有哪些呢?醒酒是侍酒師的特權嗎?醒酒的手法就必須要華麗麗的嗎?不同的葡萄酒應該怎么醒酒呢?香檳需要醒酒嗎…… 對于這些常見的問題,我們今天便來一一解答。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為什么要醒酒?
打個比方,許多葡萄酒在酒瓶里沉睡著,就像人剛睡醒時無法進入最佳狀態一樣,剛被打開的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迷糊”,而醒酒,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喚醒葡萄酒。
簡單來說,醒酒有兩大目的:一是除酒渣,二是讓酒與空氣接觸,進行一定程度的氧化,散掉濁味,打開香氣,改善口感。
我們先說除酒渣的功能。酒渣就是酒中物質的沉淀,本質是葡萄酒中的酒石酸結晶、色素和單寧結合在一起的結果。酒渣常存在于陳年后的老年份葡萄酒和裝瓶前未經過濾的葡萄酒中,例如年份波特酒和自然酒。
在倒酒的時候,如果不經醒酒,酒渣很容易就和酒液一起被倒入杯中,葡萄酒不僅看起來渾濁,嘗起來也會有明顯的顆粒感,影響味覺體驗。
所以,人們對于酒渣往往是又愛又恨,愛它標榜一瓶酒活過的漫長年月,又恨它太容易把這醞釀許久的味道給毀了。如果想喝美酒又不想受到酒渣的影響,喝前醒酒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酒石酸沉淀
除了去除酒渣外,醒酒對葡萄酒的香氣和口感也會造成很明顯的影響。首先,醒酒可以散去酒中的某些濁味。比如說,葡萄酒中常出現的臭雞蛋、點燃的火柴、燒焦的橡膠、煮爛的卷心菜味,這些氣味源于含硫化合物,在葡萄酒中非常常見,會讓人惡心,掩蓋果香。而醒酒,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讓其揮發掉的。
還原味的表現形式之一:點燃的火柴
不僅如此,不少人也認為,葡萄酒在醒酒的過程中由于一直和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這種氧化作用,對于一些單寧強勁的新酒尤其明顯。當這些葡萄酒剛被打開時,香氣和口感被單寧緊緊裹住,無法展現自己的潛在魅力。在醒酒過程中,氧氣會使單寧變得更加柔和,抹去口感中的粗糙與尖刻,讓隱藏的香氣釋放出來,甚至逐漸發展出更多新的香氣。隨著時間的流逝,葡萄酒如同一張被攥成團的紙逐漸展開,就像是兩個人互相熟悉了之后,放下拘謹與戒備,慢慢敞開了心懷,成為真正的朋友。
再說說醒酒器
醒酒器是醒酒用的工具。相傳,最早的醒酒器可能是羅馬人使用的侍酒瓶,一種立方體形狀的瓶子。
后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不斷改變,醒酒器的形狀也因此在不斷改變著。
雖然醒酒器的外表在不斷改變,但幾百年來,醒酒器逐漸擁有了一個固定形象——沒有把手、由玻璃制成、容量在1L左右。這里需要一提的是,有蓋子的傳統上被稱為Decanter,通常用來裝葡萄酒,沒有蓋子的被稱為Carafe,可以裝水、果汁、牛奶或任何酒精飲料,不過現在人們大都不進行區分,只要用于醒酒,便將它們稱為醒酒器(Decanter)。
發展至今,常見的醒酒器主要有以下幾種:
幾種常見醒酒
這幾種形狀的醒酒器,基本上滿足了所有葡萄酒的需求。其中,小號的醒酒器也被稱為老酒醒酒器,其表面積較小,適合保護老酒纖弱的香氣和結構,年輕、強壯的葡萄酒,則適合中號或大號的醒酒器。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市面上還有一些特殊的醒酒器。比如快速醒酒器,你只需要把它安裝在酒瓶口,然后像往常一樣倒酒即可。由于使用快速醒酒器醒酒,葡萄酒的氧化速度會比使用普通醒酒器時快很多,所以醒老酒的話,最好不要使用它。
當然,只要能控制好和葡萄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效率,醒酒器的外形其實并不重要。雖然不同的酒具生產商設計了各種造型優雅、甚至奇特的醒酒器,但它們的作用無疑大同小異。
具體該如何醒酒?
第一步:靜置葡萄酒
如果這瓶葡萄酒已經在酒柜里躺了很長時間,那么在醒酒之前,最好提前幾天把它拿出來,放在避光通風的環境里豎直靜置。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酒渣沉到瓶底,這樣倒酒時,只要舍去最后的酒液,就能除去酒中大部分的酒渣。
如果來不及提前幾天準備,也可以借助侍酒架(Decanting Cradle),讓葡萄酒在餐桌上也保持著和酒窖里一樣躺著的狀態,避免晃動,倒酒時也可以防止酒渣污染酒液。當然,如果這款葡萄酒并沒有酒渣,那么前面的靜置過程和侍酒架都可以省略。
第二步:準備器具
現在,酒已經擺上桌了,我們可以開始醒酒了嗎?稍等,還有幾樣東西沒準備好呢!
一個干凈的醒酒器必不可少。使用洗潔精等清洗劑來清洗醒酒器是不正確的,這樣一般會有香氣殘留,影響葡萄酒本身的香氣;而且假如清洗劑沒有沖洗干凈的話,還會和葡萄酒發生化學反應。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使用碎冰和粗鹽的混合物來除去酒漬,再用熱水沖洗,最后用干凈的水再沖一遍,確保沒有異味就可以了。
此外,我們還需要酒刀、開瓶器和一支蠟燭(或者一支手電筒)。
酒刀、開瓶器大家都理解,那為什么要準備蠟燭呢?這是因為在倒酒過程中,酒渣不可能老老實實在瓶中待著,而會隨著酒液一塊移動。人們為了避免把酒渣也倒入醒酒器中,就在瓶頸下點燃一根蠟燭,借著燭光監視酒渣的位置——當它在瓶肩以下時,就可以繼續倒酒;一旦它開始從瓶肩往瓶頸移動,就可以停止倒酒了。倒酒時,需讓酒沿45°角的方向緩慢進入醒酒器中。
如果想更徹底地除去酒渣,或者遇到葡萄酒靜置時間不夠、開瓶時橡木塞掉進酒中等情況時,可以試一試過濾。過濾的時候,可以使用干凈的棉布、咖啡濾紙或者專門的葡萄酒過濾設備。
當我們做完以上工作,真正的醒酒過程就算開始了。
第三步:嘗酒
在開始醒酒前,有經驗的葡萄酒愛好者可以先聞聞香氣,并嘗一口,然后再將香氣、口感與它的年份結合起來,綜合考量這瓶葡萄酒用不用醒酒,醒酒的話又大致需要多長時間。初學者也不用擔心,稍后我們會介紹不同葡萄酒的醒酒時間和方式。雖然不可一概而論,但也頗具參考價值。
第四步:等待
葡萄酒進入醒酒器后,氧化的接觸會讓它處在不斷變化的狀態中。因為每款酒的發展進度是不同的,所以在醒酒時,我們最好每隔20~30分鐘就品嘗一次,判斷它的香氣、口感都發展到何種程度。如果您感覺它到了一個最好的狀態,那就開喝吧!
香檳專家孟蕾的觀點是:“一般優質香檳和豐潤濃郁的年份香檳適合醒酒,名家沙龍帝皇(Billecart- Simon)也強烈推薦對長期陳釀的年份香檳進行45分鐘的醒酒,否則酒性不開,酒體過緊。而桃紅香檳、少年或暮年的年份香檳則不適合醒酒,如果放入醒酒器中,最多兩三分鐘即可。”
所以,假如起泡酒有足夠的酒體和深度,或其中有沉淀,且香氣沒有全部打開,醒酒也是不錯的選擇。
看完了這些之后,是不是覺得自己對醒酒多了解一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