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用酒
春節:瀘州人和全國人民一樣視春節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瀘州人過春節從操持到結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大年三十要貼春聯,張燈結彩,放鞭炮,祭神敬祖,吃團圓飯,飲酒作樂,有些還興守夜,點孔明燈。大年初一,走親訪友,相互祝福,也舉辦也許游園活動,如:舞獅耍龍,踩高蹺,辦燈會。同時還要給祖先上墳。
清明:過去,清明有踏青、上墳,講究禁火、寒食。現在瀘州人多在春節上墳,清明也沒再去了,踏青也很簡單,多在農家樂吃飯。
端午:瀘州人過端午節較為隆重,會在門上掛艾葉和菖蒲,吃粽子,喝雄黃酒,有時還舉行賽龍舟活動,現在瀘州人不喝雄黃酒了,據說雄黃酒有毒。中秋:中秋是團圓節,中秋月圓夜,賞月飲酒。中秋是桂蕊飄香時節,因此,中秋多飲桂花酒。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是思念雙親,渴望團聚的日子。也叫茱萸節,菊花節,古時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每逢重陽節,瀘州的一些單位都要組織老年人的活動,并敬上薄酒一杯。
冬至:瀘州人過冬至,往往都要弄一些滋補品來吃,家人或邀親朋好友,邊飲美酒邊擺龍門陣。這天瀘州的牛肉館,羊肉館都顧客盈滿,往往要提前預定位置。
另外,改革開放以后,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看重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從而形成節慶經濟。節慶經濟是文化發展的一種新現象,又是發展經濟的大舞臺。瀘州人不失良機地抓住了節慶經濟這個機遇,前后搞了國際名酒節,桂園節,荔枝節,櫻花節,放生節,農博會等等。在這些節日里,主辦單位要邀請一些領導和朋友來捧場,并設酒宴款待。
日常用酒
在日常生活中,瀘州人在飲食中也離不開酒,中餐特別是晚餐,不管飯菜豐盛與否,總喜歡倒上一盅,獨自小酌,或和家人閑話家常,或獨自品鑒美酒,品味人生。人吃五谷生百病,人的一生當中難免三病兩痛,瀘州人的家里,根據主人自身需要常年備有藥酒,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瀘州人的廚房里都備有料酒,做什么東西放什么配料一樣的放上一些料酒,料酒的種類豐富。
在瀘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還有接風酒、餞行酒、團圓酒、聚會酒、和解酒和答謝酒等等。
瀘州名酒
瀘州老窖
四川南部的瀘州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座名副其實的酒城,它是瀘州老窖酒和郎酒的發源地。
瀘州老窖,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擁有我國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1573國寶窖池群,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被譽為“中國第一窖。“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作為我國濃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5月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酒行業唯一擁有“雙國寶”稱號的酒業。
瀘州老窖酒的釀造,鐘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貫華夏之慧根,釀人間之瓊漿。其施曲蒸釀,貯存醇化之工藝,不僅開中國濃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國釀酒歷史文化的豐碑。
郎酒
郎酒是瀘州另一國家名酒,有兩個巨大的天然藏酒洞:天寶洞和地寶洞,已列入吉尼斯紀錄。郎泉活水釀酒,風味獨特。
郎酒的天然溶洞貯酒的創舉在人類釀酒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上萬只碩大的儲酒陶壇密密麻麻擺設洞內,釉彩烏亮,經年累月地伴隨著正在進行“醇化”的新酒,放眼望去,龐大而壯麗的酒庫陣容似酒陣兵馬俑,蔚為壯觀,令人嘆為觀止。1996年8月6日,該洞以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酒陣兵馬俑奇觀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庫,載入世界基尼斯大全。著名作家何開四在《中國郎酒碑》碑文中對郎酒寶洞藏酒揮毫寫下“至若寶洞儲酒,更稱一絕。白云深處青山綠,天寶地寶通人和。酒氣潤崖壁,醬香釀新醇。甕壇成陣,依稀秦皇兵馬俑;蓋世奇觀,何期欲界有仙都”的連珠妙語。只有親身進入這兩個舉世無雙的天然酒庫,你方能體會到“寶洞客來風送醉,舉觴人去路留香”的詩情畫意。
瀘州酒文化可追溯至秦漢年間,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與巴蜀酒文化一脈相傳,直至如今,瀘州酒文化仍然被瀘州人津津樂道,“以酒祭祀”、“以酒宴樂”如今仍是瀘州酒城的特色。